|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 陈立新 张琳 黄颖
第一部分 2023年中国国家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9 主要机构的中国局专利
9.63 福州大学的中国局专利状况
2023年,福州大学获得中国局发明专利1072项(其中第一专利权人的专利数量为1025项,列中国局第63位),比上一年增长了-14%,2011-2023的年均增率为20%。
表9.63-1 福州大学历年授权专利数量
序号 | 年份 | 授权数量 | 增长率 | 第一专利权人数量 | 增长率 |
1 | 2011 | 118 | -- | 111 | -- |
2 | 2012 | 154 | 31% | 151 | 36% |
3 | 2013 | 149 | -3% | 147 | -3% |
4 | 2014 | 203 | 36% | 199 | 35% |
5 | 2015 | 326 | 61% | 322 | 62% |
6 | 2016 | 452 | 39% | 446 | 39% |
7 | 2017 | 453 | 0% | 443 | -1% |
8 | 2018 | 464 | 2% | 460 | 4% |
9 | 2019 | 792 | 71% | 785 | 71% |
10 | 2020 | 514 | -35% | 508 | -35% |
11 | 2021 | 993 | 93% | 980 | 93% |
12 | 2022 | 1249 | 26% | 1220 | 24% |
13 | 2023 | 1072 | -14% | 1025 | -16% |
从专利数量上来看,福州大学的重点技术领域是:分离与混合加工、材料化学与纳米、人工智能、建筑与采矿、有机高分子。其在分离与混合加工领域上的专利高达164项。
表9.63-2 福州大学主要技术领域的专利分布
序号 | 技术领域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1 | 分离与混合加工 | 164 | 116 | 176 | 86 | 135 | 54 | 50 |
2 | 材料化学与纳米 | 135 | 144 | 145 | 49 | 134 | 54 | 55 |
3 | 人工智能 | 102 | 219 | 50 | 4 | 5 | 7 | 2 |
4 | 建筑与采矿 | 91 | 32 | 27 | 17 | 21 | 31 | 18 |
5 | 有机高分子 | 75 | 96 | 104 | 49 | 57 | 19 | 17 |
6 | 化工 | 74 | 75 | 84 | 46 | 94 | 31 | 35 |
7 | 材料测试 | 70 | 50 | 72 | 29 | 67 | 21 | 22 |
8 | 有机化学 | 70 | 70 | 89 | 53 | 94 | 35 | 40 |
9 | 发电与输变电 | 50 | 64 | 64 | 33 | 38 | 23 | 18 |
10 | 物理信号与控制 | 50 | 34 | 45 | 9 | 19 | 18 | 9 |
11 | 数据与图像识别 | 47 | 185 | 46 | 14 | 17 | 17 | 10 |
12 | 金属成型加工 | 47 | 21 | 20 | 6 | 19 | 19 | 15 |
13 | 电气元件与电路 | 44 | 33 | 38 | 27 | 43 | 43 | 32 |
14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44 | 112 | 18 | 10 | 22 | 10 | 13 |
15 | 图像处理 | 41 | 101 | 40 | 8 | 18 | 6 | 20 |
16 | 管理系统与电商 | 39 | 91 | 30 | 3 | 3 | 7 | 6 |
17 | 生物化学 | 35 | 29 | 48 | 33 | 37 | 10 | 8 |
18 | 物理测量 | 34 | 36 | 30 | 13 | 22 | 14 | 20 |
19 | 药品与化妆品 | 34 | 36 | 53 | 50 | 47 | 28 | 28 |
20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32 | 66 | 29 | 4 | 11 | 3 | 13 |
2023年,福州大学在建筑与采矿、铁路船舶与航空、一般机械与武器等技术领域上的专利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分别为:184%、183%、75%。
相对来讲,福州大学专利研发的优势领域是:材料化学与纳米、有机高分子、人工智能、分离与混合加工、有机化学。其在这5个技术领域上的专利份额相对较高,分别占同领域中国局专利数量的0.3%、0.3%、0.3%、0.3%、0.2%。
表9.63-3 2023年福州大学主要技术领域的专利份额与增长率分布
序号 | 技术领域 | 份额 | 增长率 |
1 | 材料化学与纳米 | 0.3% | -6% |
2 | 有机高分子 | 0.3% | -22% |
3 | 人工智能 | 0.3% | -53% |
4 | 分离与混合加工 | 0.3% | 41% |
5 | 有机化学 | 0.2% | 0% |
6 | 建筑与采矿 | 0.2% | 184% |
7 | 半导体集成电路 | 0.2% | -36% |
8 | 化工 | 0.2% | -1% |
9 | 材料测试 | 0.2% | 40% |
10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0.2% | -61% |
11 | 物理信号与控制 | 0.2% | 47% |
12 | 电池 | 0.2% | -46% |
13 | 发电与输变电 | 0.1% | -22% |
14 | 铁路船舶与航空 | 0.1% | 183% |
15 | 生物化学 | 0.1% | 21% |
16 | 药品与化妆品 | 0.1% | -6% |
17 | 数据与图像识别 | 0.1% | -75% |
18 | 图像处理 | 0.1% | -59% |
19 | 一般机械与武器 | 0.1% | 75% |
20 | 管理系统与电商 | 0.1% | -57% |
从发明人来看,2023年福州大学的研发人员较多,超过2400人,人均发明专利0.45项。其中,郭太良、江莉龙、郑玉婴、魏榕山、张永爱、叶芸、于岩、钟舜聪、姚立纲等人的专利数量较多,例如郭太良发明的专利高达36项。
总体来看,福州大学的专利技术研发和布局重点主要集中在分离与混合加工领域。同时,其在建筑与采矿、铁路船舶与航空、一般机械与武器技术上的发展也很快,专利数量暴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5 0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