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 陈立新 张琳 黄颖
第一部分 2023年中国国家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9 主要机构的中国局专利
9.58 北京科技大学的中国局专利状况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获得中国局发明专利1170项(其中第一专利权人的专利数量为1074项,列中国局第58位),比上一年增长了6%,2011-2023的年均增率为13%。
表9.58-1 北京科技大学历年授权专利数量
序号 | 年份 | 授权数量 | 增长率 | 第一专利权人数量 | 增长率 |
1 | 2011 | 258 | -- | 242 | -- |
2 | 2012 | 282 | 9% | 265 | 10% |
3 | 2013 | 274 | -3% | 259 | -2% |
4 | 2014 | 285 | 4% | 271 | 5% |
5 | 2015 | 354 | 24% | 333 | 23% |
6 | 2016 | 373 | 5% | 360 | 8% |
7 | 2017 | 515 | 38% | 495 | 38% |
8 | 2018 | 413 | -20% | 400 | -19% |
9 | 2019 | 511 | 24% | 487 | 22% |
10 | 2020 | 919 | 80% | 882 | 81% |
11 | 2021 | 979 | 7% | 922 | 5% |
12 | 2022 | 1108 | 13% | 1028 | 11% |
13 | 2023 | 1170 | 6% | 1074 | 4% |
从专利数量上来看,北京科技大学的重点技术领域是:材料化学与纳米、金属成型加工、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测试。其在材料化学与纳米领域上的专利高达310项。
表9.58-2 北京科技大学主要技术领域的专利分布
序号 | 技术领域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1 | 材料化学与纳米 | 310 | 397 | 383 | 349 | 189 | 178 | 203 |
2 | 金属成型加工 | 187 | 187 | 171 | 133 | 90 | 68 | 97 |
3 | 人工智能 | 120 | 72 | 37 | 19 | 2 | 0 | 1 |
4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120 | 56 | 59 | 31 | 11 | 6 | 5 |
5 | 材料测试 | 96 | 77 | 67 | 88 | 35 | 27 | 35 |
6 | 分离与混合加工 | 87 | 65 | 48 | 67 | 20 | 24 | 31 |
7 | 图像处理 | 75 | 30 | 23 | 16 | 4 | 1 | 5 |
8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72 | 43 | 29 | 19 | 4 | 10 | 5 |
9 | 管理系统与电商 | 67 | 51 | 28 | 15 | 3 | 1 | 1 |
10 | 建筑与采矿 | 64 | 72 | 39 | 35 | 17 | 16 | 22 |
11 | 数据与图像识别 | 61 | 68 | 40 | 24 | 6 | 2 | 2 |
12 | 物理测量 | 58 | 56 | 40 | 24 | 28 | 14 | 14 |
13 | 化工 | 51 | 64 | 53 | 69 | 32 | 18 | 29 |
14 | 计算机一般部件 | 50 | 1 | 2 | 3 | 2 | 0 | 1 |
15 | 物理信号与控制 | 43 | 24 | 26 | 23 | 5 | 12 | 14 |
16 | 非金属成型加工 | 38 | 37 | 17 | 32 | 18 | 8 | 8 |
17 | 数据库与信息检索 | 35 | 20 | 22 | 14 | 4 | 2 | 6 |
18 | 电池 | 26 | 28 | 35 | 33 | 21 | 12 | 10 |
19 | 制冷制热与照明 | 23 | 24 | 8 | 11 | 12 | 11 | 5 |
20 | 生物化学 | 22 | 11 | 16 | 9 | 5 | 5 | 2 |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在计算机一般部件、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领域上的专利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分别为:4900%、150%、114%。
相对来讲,北京科技大学专利研发的优势领域是:材料化学与纳米、计算机辅助设计、金属成型加工、人工智能、材料测试。其在这5个技术领域上的专利份额相对较高,分别占同领域中国局专利数量的0.6%、0.5%、0.3%、0.3%、0.3%。
表9.58-3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主要技术领域的专利份额与增长率分布
序号 | 技术领域 | 份额 | 增长率 |
1 | 材料化学与纳米 | 0.6% | -22% |
2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0.5% | 114% |
3 | 金属成型加工 | 0.3% | 0% |
4 | 人工智能 | 0.3% | 67% |
5 | 材料测试 | 0.3% | 25% |
6 | 图像处理 | 0.2% | 150% |
7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0.2% | 67% |
8 | 管理系统与电商 | 0.2% | 31% |
9 | 数据与图像识别 | 0.2% | -10% |
10 | 非金属成型加工 | 0.2% | 3% |
11 | 建筑与采矿 | 0.2% | -11% |
12 | 计算机一般部件 | 0.2% | 4900% |
13 | 物理信号与控制 | 0.2% | 79% |
14 | 电池 | 0.1% | -7% |
15 | 物理测量 | 0.1% | 4% |
16 | 分离与混合加工 | 0.1% | 34% |
17 | 化工 | 0.1% | -20% |
18 | 通信传输系统 | 0.1% | 0% |
19 | 数据库与信息检索 | 0.1% | 75% |
20 | 医学诊断与外科 | 0.1% | 63% |
从发明人来看,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的研发人员较多,超过3000人,人均发明专利0.38项。其中,曲选辉、何安瑞、马飞、包燕平、秦明礼、朱荣、张跃、董凯、魏光升等人的专利数量较多,例如曲选辉发明的专利高达27项。
总体来看,北京科技大学的专利技术研发和布局重点主要集中在材料化学与纳米领域。同时,其在计算机一般部件、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上的发展也很快,专利数量暴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1 0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