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困扰
精选
2013-1-16 19:29
阅读:3676
标签:就业率
就业率,最早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就很有点疑惑。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就业情况,是大学自身能掌控得了的吗?这本来就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但是教育管理部门就硬是十分荒谬地把这个指标下达给各个高校,逼着高校来完成,这更是一个很难让人理解的做法。
最初在知道高校还要考核就业率的时候,心里就是死活想不明白。这教育管理部门脑子里长什么玩艺儿啦,凭什么要高校来对学生就业的比例负责任呢?我还跟学校的有关领导问过这个事,领导回答的大意是,这事高校是要负责任的。我都不知道他说这话是真是这么想的呢?还是出于无奈,没法说真心话呢?如果说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用人单位和学校都有计划管着,就业率即使达不到百分之百,达到个九十几是没有问题的。那百分之几无非就是因病之类的,所以那时的高就业率基本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学生找工作,用人单位招聘人员都是双向选择。这双向选择,就是学生跟用人单位之间的事,理论上说,就没学校什么事。当然,实际上,学校为了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工作问题,这也是给学校减少了很多麻烦,所以学校还是会努力协调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最终帮助学生和用人单位签订相关协议。可是,你教育管理部门硬要学校来给什么就业率承担责任,这事就有点麻烦了。
特别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学生数量大增,但是社会对大学生需要的数量没有增加那么快,这个缺口几乎是无法弥补的。这个事不知道教育管理部门是不是真不知道,还是在装傻。就当他们真不知道吧,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情况还不了解吗?现在高校的本科生入学的人数比起1999年,不知增加了多少倍,但是社会对相关人才需求的增长绝对达不到这个同样的比例。在这么大就业缺口的情况下,你硬要保证高比例的就业率,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逼着高校弄虚作假。
现在的情况是,签了三方协议的,当然名正言顺地算是就业了。出国的,也算就业,保送读研究生的,也算就业。考上研究生的,也算。那些第一次没考上,又在备考,而没有就业的,算不算,我不知道。或者总有办法也把这一块算做就业吧。那些既没有签订三方协议,也没有出国、没有保研、也没有考研的,又当如何呢?于是,有的学校就开始琢磨弄虚作假,找人签订假三方协议,以便往上报高就业率。可是毕竟在那么多学生没有找到工作。这是实际情况。你高校往上报了高就业率,对于这些学生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益处吗?完全没有。因为在教育管理部门那儿看到的数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就业了,失业待业的情况根本就没有那么严重。那么,教育管理部门还会用心思来解决就业问题吗?当然,教育管理部门自己也不能单凭一己之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教育管理部门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凭什么要求高校就能解决?这是不是有点不讲理呢?
我不知道,教育管理部门当年为什么要求高校确保这个高就业率,他们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也是一种GDP情结在作怪?地方政府喜欢追求GDP数字,教育管理部门则把高就业率当作自己的GDP政绩,是不是有这个因素在呢?我觉得是有。这种自欺欺人的政绩观,实在害人不浅。
逼着各高校在就业率上弄虚作假,也就逼着高校也在做所谓GDP的文字游戏,高校该用在正地方的精力都被糟践在这样无用的地方上了。天天琢磨怎么拿假数字糊弄上边,你说,干正事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多少?况且,这种做法也不可能避着学生。学生看到自己的学校尽干这种不是人干的事,学生对自己的学校会怎么想?学生对提出这种不合理要求的教育管理部门又会怎么想?在学生眼里,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育管理部门,都算是些什么啊?
作为教育管理部门,作为高校,当然应该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是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但是面对现实,我们的工作是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如何解决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要花大功夫,下大力气来解决,而且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一个难题。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和我们的高校,如果把精力用在这些方面,学生即使遇到一些就业方面的困难,对于自己的学校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现在就只是拿这些虚假的数字糊弄上边,糊弄学生,而不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能不怨声载道吗?新的读书无用论能没有市场吗?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懋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8176-653809.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5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