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关于捐赠的联想

已有 2468 次阅读 2019-5-17 09:1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最近,北航一对校友夫妇向母校捐赠人民币一亿元,用于建设母校的“校友之家”项目。在这则报道中,打动我的不是捐款的数额,而是这对校友夫妇要求不要提及他们的姓名,不必要宣传他们个人。

捐赠的校友说:“我有一个请求,对于这次捐赠不要宣传个人,这一点要特别强调——虽然也想多做点好事,但我毕竟是一介凡夫俗子,普通人会有的缺点错误我都少不了,不适合宣传。”他还表示:“不希望这次捐赠给其他校友企业家造成压力。他们还那么年轻,他们还要竭尽全力把事业做大。我在他们这个阶段,天天为了资金发愁,真的没有多少余钱来做公益。这种有心无力之苦我深有体会”

我相信这位校友的真诚。而且,我还以为,不宣传个人,对于他个人来说,好处实在太多了。第一,免得很多媒体天天来骚扰。对于媒体来说,捐赠如此之大数额给自己的母校,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不是第一次,而且比他捐赠数额更大的人也有。当然,毕竟这样的人在国内还不是很多。媒体听到这样的消息,肯定会趋之若鹜。那这对校友夫妇肯定会不胜其烦。因为媒体采访,不过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几个问题,也问不出什么新意来。而受采访者,接受这样的采访基本就等于不断地受折磨。第二,不曝露在媒体的报道之下,那日子过得可就轻松多了。一曝光,受采访者就没有清静日子过了。而且总被人监督着。不管好事坏事,都逃不过媒体的视野。这样的日子能舒坦得了吗?正如这位校友所说,他就是一个普通人,既不是圣人,也不是什么君子。万一有点什么瑕疵被媒体抓住了,又是一番折腾,那任谁也不会好受。还不如像现在这样,过着踏实日子,比什么不强?第三,也不会有一些无耻之人上门讨要什么帮助。借钱的,要钱的,一概全免。要不然,这样的人天天上门,还不得烦得要死?

俗话说,无欲则刚。我相信这位校友,论金钱,他肯定不缺,论名声,那要看能干什么。如果他还需要更多的扩大经营规模,需要寻找更适合的项目,或许媒体的宣传对他还是有点用处的。如果他已经不太在乎这些东西了,那么所谓名气名声对他又有什么用?所以所谓名声不要也罢。想起过去几次,一些电视台搞什么慈善晚会,一批娱乐界人士纷纷表示认捐,一个比一个说要多捐出多少钱来。可是到了最后,其中就有一些人什么钱也没捐,或者只是象征性地拿出一点钱来,与他们最初宣扬要捐出多少的数额相差很大。这样的人不过就是想借助电视台的平台为自己打个广告,露出点脸,扩大点影响,增加点人气儿。他们的私心是很重的。而他们所做出的所谓捐赠,其内在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也早就路人皆知。

相比之下,这位捐赠的校友要平实、坦荡得多。我很赞赏他说,不要因为宣传他个人,而给其他校友企业家以过大的压力。这是很为他人着想的观念。他自己也经历过资金短缺的时候,那种急得如火上房,如热锅上的蚂蚁,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我是非常理解的。这位校友今天捐出这么多钱,如果外界一宣传,其他校友会怎么想。就你有钱?就你想出风头?那我们怎么办?我们也跟着捐吗?可是我们有那么多钱吗?我现在还在为项目急需资金而焦头烂额。不管我捐还是不捐,我都不好受。所以这位校友如此善解人意,实在难得。

从而可知,这位校友对母校的捐赠,只是一片对母校的赤子之心。当年受到母校的雨露恩惠,感觉想要回报一下母校。这其中的动机不过是简单再简单,单纯又单纯。这是最天然的想法,也是最纯朴的观念。我其实挺反感媒体一定要把这样的行为归类为什么慈善。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表彰的说法,而更是一种套话甚至套路。人的思想与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只用某种程式化的单一模式去套,那一定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

我们这个社会,有能力帮助他人,有意愿帮助他人的人会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大多数心地是善良的,内心也是简单的。只是经过我们的媒体一渲染,往往就会让社会大众感觉到反而不那么纯洁了。像这样的情况,只需要一句简单的报道就足够了,别再添油加醋说点画蛇添足的废话,那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人的生活本来就是越简单越好,越能表现出个人的自由追求,也能表现出每个人不同的生活境界。有些事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但有的媒体就一定要把它搞得复杂化,似乎这就能显示出媒体的深度。其实可能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种公益事业中来,而我们的媒体也能够更为客观,更为理性地报道这样的事情,别总是根据那些套路,说点言不由衷、淡而无味的废话和套话、空话。那样做,媒体们的力气就真的是白废了。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8176-1179531.html

上一篇:小说里的爱情描写
下一篇:华为海思,好样的!
收藏 IP: 111.201.7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