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生
聊聊我国大学人事管理中的契约话题 精选
2025-5-19 07:59
阅读:1415

聊聊我国大学人事管理中的契约话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前些日子,武汉一所大学年近60的资深教授年底考核不合格的新闻事件热闹了一阵子。其实这个案例就涉及大学人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契约话题。众所周知,近些年来,我国大学在引进师资人才时通常会与对方签署一个合约,合约条款内容会因学校管理团队的治理理念的不同有所差异,尤其对人才管理服务理念不同大学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有的大学,主要是哪些名牌大学对引进教师考核的合约中条款往往粗线条,因为,由于这类学校的地位和丰富资源,所以他们能引进到一些学术经历丰富且水平高工作热情高的教师,为此,他们有勇气让合约条款简单化。况且这些大学中有的校长心中的理念是:“大学教师属于服务群体,而非管理对象”。然而,有的大学这些合约条款的对引进方的教师给予了超乎寻常的高度量化学术成果指标条款,这些条款主要涉及科研成果方面的要求。例如要求受聘教师在聘期内拿到多少项目(还有“级别”要求)及经费(数量要求),在什么刊物,以一作发表多少篇论文等。有的大学将这类教师聘任与考核的契约条款文件俗称为“红宝书”,这是借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种成年人人手一册的一本“语录红宝书”的称谓。显然,我国大学当下在引进(招聘)教师的体现契约精神,并由此实行的合约机制属于人事管理的与时俱进,既科学也合理,体现了现代大学治理的科学理念。然而,学校在与引进人才签署合约时,对引进方设置的条款是否科学与合理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为了了解美国大学教师聘任与晋升涉及的相关契约内容,我请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学生给我发来这个话题相关材料。学生给我发来的相关材料有四份:1、学生被大学录用为助理教授通知;2、学校自然科学与数学学科(NSM)师资续聘、晋升和任期标准(NSM STANDARDS FOR REAPPOINTMENT, PROMOTION AND TENURE);3、大学职称晋升和获取终身教职指南(2022-2023年度);4、大学职称晋升的时间安排。从这些材料中,我看到一所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聘任与晋升的校方与教师双方之间就权利、义务与责任做出了比较详尽的说明。我以拥有永久教职的教授职称晋升标准为例,文件中有这样的表述:The candidate should have achieved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for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xternal review letters by senior researcher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is evaluation. The candidate should have also established a record of satisfactory teaching and service。显然,这段文字表述虽然简单,然而基本内容务实,体现了现代大学师资管理的基本理念。文件中要求申请人具有国际同行认可的科学成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这些显然需要代表性成果体现。而且这种认可需要校外资深同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也是人才评价最重要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当下学术界科学评价的难点因为,在人才评价中我们往往受到人情世故或各种圈子影响,导致专家评审结果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公正和不公平。这个美国大学还要求晋升职称的申请人不仅需要科学成果,也要拥有相应的教学与社会服务的经历及相应成果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我国一些大学在招聘教师和教师聘期考核时往往也存在一些具有契约性质的合约,这种合约基本属于引进方的大学单方面制定的条款,例如学历、学术经历及相关成果,这些基本条款无可厚非,也是学术机构招聘人员的通行做法。然而,在双方合约中,校方给出的引进教师的条款中也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条款,例如,有的大学的条款中过度成果量化指标以及要求聘任教师在3-6年内需要拿到一些国家级别的学术荣誉称号(俗称帽子),然而,由于这类荣誉称号往往并不是努力能够实现,还有机遇。这样就会导致引进教师在聘期内科学研究的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的功利思想。

众所周知,大学不同于生产物质产品的企业,大学主要生产的是知识与人才。这种“经营模式”无法用一些具体量化指标的物质产品实现,除了一些教学课时的显性指标。况且,合约双方并不处于同等地位,校方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总有人用哪些传统陋习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来为这种不平等合约辩护。契约需要建立在双方良好的信誉基础上。例如,有人告诉我,一个大学的学院曾经承诺给引进人才每年一定的奖励,连续3年,然而,当兑现2年后,由于学院老师有意见,认为不合理而终止了第三年的奖励。其实,当初这种承诺确有不合理因素,属于典型的唯帽子行为。因为国家级帽子人才国家和学校均给予了较为丰厚的安家费。正如李显龙说:信用是世界上最宝贵资源,需要大家全力保护。契约是支撑一个文明社会的精神基础,社会公众拥有契约精神,首先需要管理者拥有契约理念和精神,那些朝令夕改的政策条文严重缺乏契约精神。因此,让我们的各级管理者和社会公众都拥有科学合理的契约价值观,将有利于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产出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做出贡献。

2025年4月24日策划,2025年5月19日发布科学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庆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148624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