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生
大学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 精选
2024-7-15 07:43
阅读:1946

大学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

——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院士报告有感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24年6月7日上午,我在线聆听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院士在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为全省各民主党派省委会联合学习暨九三学社湖北省委2024年第二期政治学习“网络课堂”作的《以科技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专题宣讲报告。王焰新校长的报告中提到一个重要话题:大学教育应当重视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想就此话题谈一点认识。

众所周知,关于大学教育与国家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高等教育一个重要话题。在我的印象里,我们上大学的上世纪60年代有的社会公众将我国的大学称为象牙塔,传统意义上主要承担培养人才的职能,这无疑正确。然而,我们的大学似乎与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之间长期以来存在脱节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我们从一些世界著名大学的治学理念中学到一些先进科学思维方式与大学使命的认识,即大学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高地,也应该是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大学教师不仅需要“教书育人”,还需要做科学研究(做学问),教学与科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刘庆生,大学教师为什么要做科学研究?2019年4月16日科学网》。这样的大学才能在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大显身手。

然而,当下我们大学教师的聘任与考核普遍存在的“唯论文,唯项目,唯奖励,唯帽子”现象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我们大学教师发表论文数量已经达到空前规模,然而,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大量卡脖子技术问题依然束手无策,成效甚微。我们当下几乎与学术相关的活动都与“唯论文”相关,例如帽子评审,科技奖励评审,职称晋升,聘期和日常绩效考核等。

在我们的大学里,似乎那些发表论文大户最有面子,因为,他(她)们可以依赖论文数量和一些与论文相关数据获得各种奖励,风光无限。而服务产业一线的教师,即使有的老师成果不错,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但是由于这类成果无法量化,也很难鉴别他们的独立贡献而导致这些学者地位往往低于那些论文大户。其实,以我们学校早期师资管理机制为例,学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先进教师事迹宣传都很重视基础研究成果(论文)与应用科技成果之间平衡。例如学术(基础)成果杰出代表人物高山教授(2011年49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应用技术的吴信才教授(我称他将论文写在GIS技术发展研究道路上)都是学校教职员工耳熟能详的学习榜样。我在很多场合大力宣传他们不仅成果出色,而且做人低调,品德高尚。例如我们很少见到他们在公开媒体上露脸和“高谈阔论”《刘庆生,我谈高山院士的科学精神,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第3期,2016年5月》。

2016年下半年我受聘中山大学《高年资教师岗位》教授,给他们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学生主讲“地球物理学”课程。我在备课时考虑需要兼顾基础与应用地球物理之间知识平衡。由于我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基础研究(主要是地磁学),缺乏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方向的实例,我就请我们地空学院服务国民经济出色的几个教授给我提供应用地球物理研究的成功案例。以便上课时向学生们传达一个理念:地球物理学作为一门建立在数学,物理学,地质学与计算机学科基础上交叉融合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的学科不仅在固体地球内部结构及动力学过程的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也在寻找地球深部能源、固体矿产及地下工程探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我们地球科学专业的学生毕竟大部分将来就业需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这给我们大学教育培养目标和科学研究提出了严峻问题:如何为知识创新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成果?

前些日子我与学校“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于2005年获批创建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几个地球物理专业毕业的青年教授见面和微信交流“科学研究服务国民经济”话题。我希望他们能够组建一支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找矿研究团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寻找急需的资源矿产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我始终认为,作为“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队伍中的成员,做基础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目标-矿产资源勘查施展才华。当下“深部找矿”尤其需要地球物理与地质找矿(成矿理论)结合才可能在寻找国家紧缺矿产中有所作为。我有一个朴素认识,任何一个“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如果多年来不能在相应领域产出影响较大的务实(俗称干货)的科技成果,这个平台不能称为优秀的科研平台,因为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成果比发表学术论文重要。

其实,我的实践经历表明,即使来自生产单位的科研项目(俗称横向项目)通常也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技术问题。我记得王焰新校长多年前曾经提到过我们大学教师要学会从生产项目中寻找学术论文素材,那样既为生产单位提供了需要的科技服务,同时也可以利用这类项目中的科研素材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真可谓一举两得,实现科技服务与学术发展双赢结局。我曾经承担过来自油田企业几个小型生产项目,这些项目的科研学术素材先后发表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专业权威刊物《美国石油地质学家通报-AAPG Bulletin》,《石油科学与工程杂志-JPSE》和中国科学(英文版)和科学通报(中英文版)等学术刊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大学教师完全可以在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中大展身手,大有作为。

 2024年7月15日提交科学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庆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144226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