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生
阅读是青年学者成长的基石 精选
2023-3-20 08:44
阅读:8652

阅读是青年学者成长的基石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常常看到大学中一些青年教师在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相关文字材料的书面表达时显得比较吃力。尽管有的青年教师科研获得了好的素材,然而却总是苦于独立写不出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导致年度绩效考核吃亏。一个学者撰写书面材料的能力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 读书‘阅读’太少”,“阅读效率不高”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记得40多年前,我们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之前都要在教研室试讲,老教师们都会提很多意见,试讲合格后才能正式走上讲台。一位青年教师给一位上世纪50-60年代全校教学出色的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试讲,他听完青年教师试讲后坦诚地对他说,我的意见就一句话:你读书太少。显然,这位青年教师可能缺乏阅读习惯,阅读相关参考材料偏少,也许仅凭一本教材上课,因此只能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枯燥无味,学生收效甚微。

在我的认知里,“阅读”的内涵非常丰富。我在博文《文献是科学研究的生命,2013年4月19日科学网》中谈到科研工作中科技文献阅读的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我还强调,除了关注文献呈现的研究成果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书面文字表达Nature杂志编辑在“Nature作者指南”中指出论文不仅是给专业同行看,也要让其它专业科学同行看,这就对论文的书面表达(写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其实,文学作品,例如小说阅读同样也有三个层次:作品讲了什么故事,即故事的基本内容;这个故事有什么出彩之处;我们从这些故事中能够获得什么有利于成长所需的要素。显然,一些读者主要停留在第一层次,即讲故事,更不会关注作品的写作水平。2016年下半年我应聘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年资教师岗位教授,给2014级学生讲授“地球物理学”课程。一次上课前在珠海校区那幢号称全国最长教学大楼的公告屏幕上看到一个学术报告的预告,题目为“阅读是一种创造”,主讲是一位著名文科教授。我对这个报告的题目非常感兴趣,很遗憾,由于其它事情冲突而没有享受到这次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因此,我只能凭自己的知识面和认知去揣摩“阅读”是如何实现“创造”。我想一些世界著名作家同时也是哲学家和思想家也许就是对“阅读是一种创造”理念的最好诠释。

目前我们大学的青年教师一般都经历过系统的博士研究生学习过程,有的人还有博士后研究甚至出国学术交流经历。如果这些学术经历过程都是脚踏实地走过来,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和学术论文写作不应存在多大问题。因为,“科技写作”属于博士研究生过程的组成部分,一些世界名校,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都有类似选修课程。我们学校博士生课程《科学方法论》就属于这一类,我曾经讲过三届这门课程十讲中的一讲。博士研究生学术过程中“阅读”属于重中之重,“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博士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发现一个现象,有的青年学者在他们博士研究生,甚至博士后研究阶段过度依赖导师,缺乏独立科学研究训练《手把手交“教”出的研究生,科学研究不可持续,2013年8月4日科学网》。这类研究生不仅科学研究具体工作,而且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初稿都要经过导师“逐字逐句”修改(应该指导修改)。有的惰性较强学生并不认真领会导师的修改结果,因为,现在一般使用“修改软件”,他们往往简单“全部接受”,这样的态度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毫无裨益。因此,这些青年学者尽管在导师“手把手”指导下“顺利”毕业,他们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包括写作能力依旧没有达到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然而,我们有的媒体却大力“表彰”导师这种“手把手”指导研究生的现象。据我所知,有的导师这方面做的很好,他会将修改的手稿交还学生同时,往往还会要求课题组学生认真讨论,并就导师为什么这样修改发表意见,这样的学术经历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在大学也有一些拥有良好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学习研究经历的青年学者。他们具有较好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这些青年学者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他们能够及时获得国内外专业同行的“即时信息”,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与学术论文的“套路”也很娴熟《聊聊学术论文的“套路”,2022年7月18日科学网》。这样的青年学者在大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岗位上得心应手,他们毫不“惧怕”学校的绩效考核。正如一所重点大学一个海归教授院长坦言,对那些学术水平高自律好的青年学者用不着传统的绩效考核。前不久,这个学院搞了一次全院教师集体汇报活动(每人5分钟),让每个老师在学院全体教师面前“秀”一下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科研工作及成果。

我们常常从媒体(包括视频)上看到那些学问大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他们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显然,这得益于他们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他们丰富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敬仰。一则“智慧箴言”提到:“阅读是孩子终身的财富”,一个拥有阅读习惯的人一定会拥有一个丰富的人生,这是至理名言。

我曾经在一个科学鸡汤报告中用通俗比喻阐述“阅读”的重要性。我以科技文献阅读为例说,如果一个聪明人阅读10篇文献,他拥有和理解的信息量也许比我这样不聪明人阅读20篇,甚至50篇还要多,然而,当我阅读100,200篇,甚至更多文献时,拥有的信息量就可能超过这个聪明人。因为,我很可能在海量的文献阅读中发现了一些那个聪明人没有看到的信息。若干年后,当我科学研究中偶遇这类信息科研素材时就可以回忆起当年阅读的海量文献中含有的相关信息,从而激发出科学研究的创新选题。我常说人之所以聪明通就是“举一反三”能力强一点而已,然而,除了极个别天才式人物,其实大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差不会太大,“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我们大多数普通科学大众成才的必由之路。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要以认真态度持之以恒重视阅读,你的科学研究经历,包括写作能力一定会随着你阅读水平的提升从量变到质变,最终成为一个科学研究高手,你的绩效考核将会成为向单位同事展示成果的表演。

2023年3月13日策划,2023年3月20完成提交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庆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138108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