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生
疫情中坚守的一片学术交流“净土” 精选
2023-1-16 08:15
阅读:5830

疫情中坚守的一片学术交流“净土”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23年1月6日上午我完成了给学校李四光学院地球科学菁英班2022级学生“地球科学导论读书报告写作建议” 的在线报告。“地球科学导论”是学生入学后的入门课程,由中国科学院相关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就涉及地球科学主要研究领域基础内容(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等)分别主讲。这份“读书报告”属于学生入校后第一份与地球科学专业亲密接触的综述类文字报告,意义重大。近日,我陆续收到大部分同学完成的读书报告,我将争取在春节前完成批改,并就读书报告完成情况做出点评发同学们参考。我在这次报告开始说,同学们上午好,我揣测可能会有部分同学和我一样正处在新冠病毒“侵蚀”后的“阳康中”,同学们克服困难参加这次学术活动,彰显了大家对学业的重视,这是李四光学院的优良传统,值得点赞。承蒙学校李四光学院历届领导厚爱,这个报告加上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我谈大学生活”报告已经讲过多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是我与李四光学院管理人员及地球科学精英班同学共同坚守的一片学术交流的“净土”。查阅我的社会公益报告服务记录,三年新冠疫情来,我依然受邀给校内外相关机构青年学者和大学生完成线上线下相关学术交流报告16场,这些报告主要涉及《我谈大学生活》,《做自己的科学研究》,《学术论文的“创作”》,《如何撰写一份优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等。这也充分表明,疫情并没有阻止这些青年学者和大学生对学术的追求,我们共同经营了这片学术交流的净土,值得大家珍惜与回味。今年将迎来我参与李四光学院学务指导与相关工作10周年,意义非凡。我的文章“我与李四光学院的科教情缘”(2021年12月27日科学网)记录了10年来我参与李四光学院服务的点点滴滴,我为能有机会在退休后发挥余热,为学校李四光学院的发展尽了绵薄之力而倍感欣慰。

近日有人给我发来一份《成立“移动智能通信网络论坛”》材料。这个论坛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的陶梅霞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一位教授策划,由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主办,联合国内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及企业举办,简称为移动智能通信网络论坛(MICON)”,每月不定期举行,每期邀请1-2名活跃在“移动智能通信网络”领域国内外一线的科研人员报告。论坛的宗旨是“为促进6G智能通信网络方向的学术交流,培养智能通信网络领域的创新人才”。这个论坛面向全球智能通信和网络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征集前沿专题报告,共同探讨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梳理智能通信网络全面落地中遇到的卡脖子技术,加快形成和凝练研究共识,帮助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了解最新科研进展。这显示了论坛注重务实,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两位策划人都具有良好的海外求学经历和学术背景,深感学术交流的重大意义。第一场活动已经于12月26日上午开讲,主讲人为新加坡两位在通信领域的领军人物,南洋理工大学Dusit Niyato教授(题目: Semantic communication meets edge intelliquence)和新加坡科技局信息通信研究所首席科学家Sumei Sun研究员(题目:Toward industrial metaverse and industry 5.0: Enabling technologies and research in 6 G)。这样的定期学术论坛也是疫情期间难得的一片学术交流“净土”。

这场空前的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学术界的学术交流活动带来了巨大影响。许多学术活动被迫由传统的线下转入依赖于高科技的线上进行,这给学术交流形式与内涵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以往的线下学术活动有时候为了主讲者的“面子”,会议组织者还要拉人头凑数,否则担心主讲人难堪,尤其面对一些德高望重的耄耋老者的报告。一些大学还往往强制要求研究生通过打卡记录参加线下学术活动。然而,线上学术活动主要特点是开放式自由参与,主讲者与参与者互不见面,这对学术交流活动组织者提出了高的要求。形式主义的学术交流活动会被参与者用脚投票,尽管在会议系统显示虚拟存在,但是实际上可能由于主讲者内容缺乏新意而离开。学术交流活动本该是一件简单纯粹的事情,是科研人员之间切磋技艺,相互学习机会,不应该强求参与。至今我还记得1994年5月27日在德国基尔大学矿物岩石研究所高温高压实验室Kern教授给我和高山教授(201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两人介绍他的研究成果的认真态度场景,人家不在乎只有两位听众。

学术交流不能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参与者要敞开心扉,交流当前最新成果及展望未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为此,作为学术会议组织者邀请的主讲嘉宾一定要是那些活跃在科技前沿,并不断产出成果的“一线学者”,包括学有所成的研究生,而不需要那些已经远离学术一线的“荣誉学者”来“装门面”。诚然,如果为了一些功利目的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就背离了学术交流本质,这样将会影响学术交流的活力与可持续性,侵蚀这片学术交流的“净土”。

中国人民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来到,我提前祝科学网全体工作人员和网友们春节快乐!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2022年12月25日策划,2023年1月16日完成发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庆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137211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