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by0310

博文

胶东栖霞断裂平面位置及概况

已有 4003 次阅读 2016-4-2 14:2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栖霞断裂带南起莱阳中生代盆地北缘沐浴店,经栖霞杨础、栖霞市,至蓬莱遇驾夼,向北在解宋营延伸至黄海,全长约 800km。在臧家庄盆地南缘南北两段错开,南段主要为栖霞杨础断裂,北段为遇驾夼断裂。断裂带宽 30~170m,走向为 10°~25°,倾向 NW,倾角 40°~65°。带内普遍遭受热液蚀变作用,发育以绢英岩化为主,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次之的蚀变带,主要由碎裂岩、构造角砾岩、挤压透镜体、断层泥组成,充填基性—中酸性岩脉,断裂面呈舒缓波状,见滑动镜面及擦痕,挤压特征明显,为左行压扭性。

断裂具多期活动特点,

  • 第一期为左旋压扭性,裂面残留左旋近水平擦痕;

  • 第二期为张性,形成构造角砾岩;

  • 第三期为右旋压扭性,使断层泥、挤压透镜体叠加在构造角砾岩之上。

该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了诸如黑岚沟、马家瑶、山城等大中型金矿的产出。

栖霞复式褶皱是胶北地体EW向构造的主体,总体为陡倾紧闭线性褶皱,两翼开阔,南翼倾向156°~180°,倾角45°~75°,北翼倾向5°~40°,倾角45°~85°。 与褶皱伴生的EW向断层保存得相对较差,多被后期断裂复合、牵引和改造。 被改造了的EW向断裂控制了区域EW向晚侏罗世岩体产出,金矿床主要群聚产于EW向断层和NNE 向构造交汇处(图)。





注释:岩层走向的方位画一小段直线(4mm)表示走向,再按岩层倾向方位,在该线段中点作短垂线(2mm)表示倾向,然后,将倾角数值标注在该符号的右下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001-967440.html

上一篇:栖霞找矿方向探讨及找矿类型
下一篇:钻探编录交流参观学习,胶东六院
收藏 IP: 122.5.41.*| 热度|

2 柳林涛 谢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