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by0310

博文

我看到的董仲舒墓(西安南城墙和平门内下马陵)-张中欣

已有 4655 次阅读 2015-10-17 17:2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看到的董仲舒墓(西安南城墙和平门内下马陵)-张中欣

董仲舒墓,有争议,为避免争议,我只能说,我看到的董仲舒墓。

西安城墙东段内侧,有一条小街道,叫"下马陵街"。它东至和平门,西通柏树林街南 口的碑林博物馆。在这条街偏东北侧就是董仲舒墓所在。董仲舒墓也叫下马陵,这条街因此而得名。

西汉董仲舒墓位于西安南城墙和平门内以西600米处马道以北。唐代、明代修城,此墓皆得保存于城内,官吏军民至此下马,以示崇敬,故称“下马陵”。

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在家著书,朝廷每逢大事,就会让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足见他仍然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病逝。[1-2] 
  • 人物关系
  • 纠错
中文名董仲舒别    名董子、董夫子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出生日期公元前179年逝世日期公元前104年职    业哲学家、经学家、思想家信    仰儒教主要成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代表作品

《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等

西汉董仲舒墓位于西安南城墙和平门内以西600米处马道以北。唐代、明代修城,此墓皆得保存于城内,官吏军民至此下马,以示崇敬,故称“下马陵”。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于家中病卒,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有一次汉武帝经过他的墓地,为了表彰其对汉王朝的贡献,特下马致意。由此,董仲舒的墓地,又名为"下马陵"。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001-928829.html

上一篇:宝鸡向阳老坛
下一篇:聊城光岳楼
收藏 IP: 110.156.3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1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