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zt 共享,交流

博文

仁、爱

已有 2874 次阅读 2013-3-9 09:42 |个人分类:D 政治、法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仁、爱

     

中国古有“以人(仁)为本”。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仁”字,“亲也。从人二。”“忎,古文仁,从千心作。”“𡰥,古文仁,或从尸。”【注:“尸”字代表身体,去世的身体为“屍(shī)”,本是两个不同的字,汉字简化后,“屍”字由尸取代,造成汉字意义混淆。】

这里的“亲”是亲密之意。

 

另外,“仁”也有第二人称的意思。“您”字应该“仁”字演化而来。

 

“仁”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以前一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仁”字,金文中也有仁字,在《诗经》、《书经》等古经中使用“仁”字,一般指“亲爱”,“慈爱”。

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看成人的重要德性之一。

 

孔子继承了前人观念,“动心忍性、敏求善思”,把“仁”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

把礼乐文化植根于“仁”的基础上。

 

孔子思想核心,如:“礼”说,“仁”说,“忠君”说,“三纲”说,“孝”说,“中庸”说等。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以“礼”说和“仁”说的影响较大。

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注重仁和礼的结合,纳仁于礼。把“礼”作为日常规范,“仁”作为道德原则。“不学礼,无以立”,“人不仁,如礼何?”。话说“礼是仁的服饰,仁是礼的身体。”

 

仁的核心意义是“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周语》:“爱人能仁”,“言人必及人”。《晋语》:“为仁者,亲爱之谓仁”等。意为善待他人。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顺道,有德,才有爱。

“悲无量心”是怜悯与仁慈之心(慈悲),以减少他人痛苦。其与智慧(般若)互补,是通往开悟的必要条件。

 

《周语》:“章怨外利,不义;弃亲即狄,不祥;以怨报德,不仁。夫义所以生利也,祥所以事神也,仁所以保民也。不义则利不阜,不祥则福不降,不仁则民不至。”有“仁政”之意。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大学 . 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蕴含了约束自身、仁爱他人的重要性。

没有仁爱,会一团糟。小范围如此,大范围亦如此。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6724-66859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寻找
收藏 IP: 98.251.1.*| 热度|

1 严海燕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