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
如何写好科普文章? 精选
2012-10-2 21:03
阅读:54814
标签:科普
这个标题是问句,这篇文章也是在抛砖引玉地提问。
 
和不同专业的朋友聊天,当他们要我讲讲自己做的工作时,经常是我说了半天,他们还是不知所谓,于是我只好最后很气馁地说一句:“嗯,我们这个蛋白和。。。疾病有关系,看到这个蛋白的结构,就有可能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朋友们于是放过我,可是我忍不住在心里碎碎念“这不是忽悠人吗?从基础研究到成药不知道十几、几十年呢,哪那么容易?再说了,也不是所有的生物研究都以疾病为导向,以制药为目标啊。第一个知道世界上的一个新玩意,本身就很有意思啊。” 同样,当爹娘要我解释自己到底在做神马的时候,我现在对他们的教育就是基本知道了DNA和蛋白质的区别,再往下就不知道怎么说了。别以为搞清楚这个容易,前年我到清华物理系做报告,才说到氨基酸,问问下面的同学,基本就没几个懂的了,那往下讲还有啥共同语言啊?所以从那以后,我几乎有了心理障碍,特别害怕给非生物专业的人讲我的专业内容。而上个月在生化年会上我给报告时,考虑到在座的同学们来自于生物各个专业,我干脆用了>90%的时间来科普结构生物学和膜蛋白,只留了3分钟讲我们的工作(好吧,明明是自己讲high了,没刹住,时间控制不当)。
 
实话实说,我自己确实是没有这个功力做科普。我一向认为写好的科普文章要比发表学术论文难的多。也因此,我很佩服饶毅先生的努力。他的一系列科普博文让我读来受益匪浅。可是吧,我又觉得他的科普文基本上是给大同行看的,我不知道非生物专业的读者看来是什么感受。特别是最近的一篇《饶有性趣:欲知异性恋,需懂同性恋》,题目看来通俗有趣,但内容其实是很“硬”的科研内容,基本上像是一篇中文综述了。我是分了三天才看完,我们一位生命学院的教授也在微博上喊太长了,读不完啊。另外一位饶同学,饶海先生,语言倒是很通俗幽默,博文也简短易读,只不过太爱留家庭作业,自己偷懒不肯多写。几篇文章下来,请问大家分清楚病毒(virus)和朊病毒(prion)了吗 --《“好为人师的饶 海先生”讲课:朊病毒不是病毒》?
 
我不久前听一位诺贝尔奖老先生Robert Huber的talk,如果想听结构生物学的最新进展,这位老先生的talk肯定是没有。但是他有几张讲结构生物学历史意义的slides,拿来做科普倒是蛮有意思,凭记忆大概描述一下。
 
他先展示了两张并排的骨骼照片,一副为放大的蝙蝠,一副是人的(人的我就不放这儿了,免得晚上看着害怕),看看下面的蝙蝠骨骼,如果手指头短点,猛一看是不是跟人也有那么点像啊?
 
小小的蝙蝠和人在骨骼上的恁多相似之处佐证了进化的神奇。
 
而他话锋一转,问道,那么对于其他生物,比如昆虫来说,它们和我们有关联吗?在它们身上你可找不到和我们一样的骨骼啊。不过,当科学家们发现了昆虫的单链血红蛋白(haemoglobin)与哺乳动物的肌球蛋白(myoglobin)有着相似的结构时,不言而喻,你看到了神奇的进化。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些发达的测序,还不知道他们序列的相似性。但是相似的蛋白质结构让你又一次看到了“进化”。
 
P.S:以上内容是大概复述Huber的slides里面的内容。当我在找这些图片时(图片出处都可以通过右键点击图片查看属性找到),因为google时时抽风,许多资料看不到全文,但是却也发现不少了内容恰恰是在用hemoglobin和myoglobin在不同物种中存在的情形来驳斥达尔文进化论中通过突变实现自然选择的可能,上面这个myoglobin的图片就是出自这个网站http://www.miracleofthebloodandheart.com/6.htm  ‘The miracle molecule that defies Darwinist'。
 
对于进化论,我受到的基本就是一路学来课本上的科普式教育,现在想来,其实还是外行,很多有趣的问题小时候想当然了。地球上的生物是只有一个共同祖先,还是若干最初的生命形式在相似的环境和可用材料的条件下独立演化成含有相似分子的生命形式?物种演化与环境之间怎样的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也许早就有学者专门研究过,但我没有读相关论文,也真不敢说什么。这就是我认为写科普更难的一点:自己越做科研,越知道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学科和时间段上的局限,比如我做生化和结构生物学的就不敢对遗传、细胞的内容做过多评判,而我们今天想当然的知识也可能在若干年后又被发现是有偏差有漏洞的。正因为如此,我对于很多看似与生物相关、但与自己的真正专业相距挺远的学术争论问题实在是不敢发言的,就更不敢通过科普的形式说出来了。生怕不小心说出来,被人当成“专家意见”传播,事后证明为误导。怎样既能说明白一个科学问题,又能提醒读者以发展和辩证的思维看问题,这得要多大的功力才能做到啊。
 
唉,科普,想想真是挺难的一个任务。您说呢?

相关专题:科普“乱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颜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5865-61867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