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正月都是年,这是一篇不算太迟的参会后正式总结)
国际地貌计量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eomorphometry,ISG;关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分析及应用研究)的双年会Geomorphometry’2025于6月9~13号于意大利美丽的小山城佩鲁贾召开并圆满闭幕。
本次会议秉承ISG这个小而活跃的国际学会的双年会办会惯例,每个投稿需要投一篇不超过4页的扩展摘要(原则上不收短摘要),经科学委员会审稿后根据审稿意见修改后在线公开存档(今年是在Zenodo上,每一篇接受投稿有正式的doi,后续计划结集出版扩展摘要集)。
今年正式到会参会人数85人(受行程、签证等方面的影响,今年主要欧洲、北美参会人员为主,中国实际到会人数可能是历年最少的一次,比较遗憾),参考惯例和组委会的讨论安排,会程5天,3个正式报告日(不设并行分会场)、1天field trip(而且继续延续惯例在第一个报告日的次日进行,这个时间安排和今年的考察行程都极好!)最后一天是培训性质为主的workshop。
图、6月8日傍晚的ice-breaking酒会(作者供图)
图、6月10日的field trip——Civita di Bagnoregio(作者供图)
图、参会者合影(当地组委会提供)
3个报告日中,第三个报告日(12日)一早是ISG两年评一次的“终身成就奖”新获奖者David Tarboton教授的颁奖仪式及keynote报告(如果读者对地形分析有了解的话应该知道他提出的D-inf流向算法,对水文建模有了解的话可能知道他近年投身研究的HydroShare平台)。今年也许是因为在意大利举行、欧洲参会人最多,最热的主题一个是地形分析对滑坡领域的方法设计、相关工具研发和应用研究,另一个是全球DEM产品的生产和比较(尤其今年还有欧洲联合研究中心JRC的Peter Strobl博士发起倡导的全球DEM评价计划的进展和下一步工作研讨专题时段;目前Copernicus DEM、FABDEM是相对评价胜出者)。
图、6月12日颁发“终身成就奖”给David Tarboton教授(作者供图)
每天的所有报告之后会群发邮件提供投票链接,请所有参会者对每一个报告投票评级,在第三个报告日最后ISG全体会议末尾闭幕式上宣布汇总结果、颁发会议最佳报告奖和最佳学生报告奖。今年最佳报告颁给Massimiliano Alvioli博士(他正好还是本次会议的主办者,他现场听到这个结果宣布时还连喊有“bias”,但我可以作证他的报告获奖实至名归),最佳学生报告奖按投票结果是“双黄蛋”。
本次会议因为接收投稿稍多,我们商议会程时很早就达成一致——仍不采用并行分会场,因此今年有一个变化是一个报告时段采用了short talk+poster的方式,但最终每个short talk给了8分钟(太长了点),而非我最开始建议的采用EGU年会的2min madness形式,我觉得与正式报告的区分效果不明显。
会上还有一个报告环节是介绍即将出版的《Geomorphometry(第二版)》撰写情况(非常成功的第一版Hengl, T., and H.I. Reuter (Eds), 2009. Geomorphometry: Concepts, Software, Application. Elsevier, 765 p.),正式发行可能要从今年拖到明年了(我参加两个章节的撰写,目前还没见到第一轮审稿意见)。
第三个报告日下午最后一个环节是ISG全体会议,由执委会做两年工作汇报、全体讨论相关工作和选举新一届的执委会:德国的Hannes Reuter在担任两届执委会主席之后主动从执委会退休,加拿大的Vincent Lecours(上上一届的副主席)被推选为新一届执委会主席,巴西的Carlos Grohmann变为任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的秦承志变为任秘书,按惯例本次会议组织者Massimiliano Alvioli和下一届会议Geomorphometry’2027承办方代表Yu-Feng Ho(荷兰OpenGeoHub,负责人是Tom Hengl博士——两年后荷兰瓦赫宁根见)任新一届执委,之前执委会中唯一一位女性、美国USGS的Samantha Arundel因为美国政府新规定影响而退出了执委会,新一届中没能推选出女性执委,结合这方面考虑,会间上一届执委会的准备工作会上,我提议增设一名学生执委、最后执委会决定增设一名35岁以下的青年(学生)执委,大会上最后推选出了加拿大滑铁卢的Jason Goetz先生——所以新一届执委会6名执委中延续了同样的地理多样性,而没能延续上一届的性别完整性(这一点成为大家共同的遗憾)。
图、闭幕式全体会议(作者供图)
图、会间上一届执委会的准备工作会(夜幕中餐桌上酒杯间)
这趟参会旅程多变(去程是飞机转飞机转公交转火车转mini metro到达佩鲁贾小山城中,返程又多了些步行)、正事私交还有自然历史人文风貌都收获满满(拿到了中国科学院的专项参会资助还省了项目经费),非常愉快!如果后面有时间、也觉得适合公开分享的话,也许我会再写一篇更主观、更娱乐的参会感受篇。
两年后Geomorphometry’2027荷兰瓦赫宁根见!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承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5307-149184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