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险阻 苦战能过关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这是叶剑英 1978 年在“科学的春天”写的诗,当时给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今天重读这首诗,思绪停留在“科学有险阻”一句上,感慨良多。“险阻”哪里来?原以为这是指科学研究中存在着诸多疑难问题,要求研究者必须通过自身百折不挠、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取得突破。后来了解了一些科学家的轶事方才醒悟,在为科学奋斗的道路上,不仅仅要承受内在固有的困苦,还要面对人为设置的、外在的“险阻”,这个更厉害。
这样的例子至少可以举出两个。
一个是,丁肇中先生在发现J粒子过程中遭遇的“险阻”。在纪念J粒子发现50周年的报告会上,格拉肖教授回顾了当年丁先生为做这项实验挨着个儿请求相关实验室支持却一次次被拒绝的困窘过程,格拉肖教授说:“他一个实验室接一个实验室地询问,人们嘲笑他,他们说这很愚蠢,我们不会做这个实验,我们不会支持这个实验”。即使这样,丁肇中没有放弃努力,最后凭着顽强的毅力感动了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终于使得那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得以脱颖而出。
-------------------------------
再一个是,吴健雄决定做Co60β衰变是否镜像对称的实验时受到的非议。在纪念吴健雄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杨振宁先生发了如下短文:
看了杨先生的追忆才知道,就为了做这个实验,吴健雄竟遭到泡利、费曼、布拉格等一众物理学大腕儿的“冷嘲热讽”!乍一看这话感觉有点震惊,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足为怪。多年来,哪一个颠覆性的科学实验是一帆风顺完成的?哪个起初没有遭遇过不同程度的非议、抨击甚至冷嘲热讽?像吴健雄先生这样为探求真理,不计后果、倾心投入的科学家,真的是无与伦比、建树非凡的雄才豪杰!
在探索自然奥秘的道路上,再过多少年也免不了有一个个人为设下的险阻不期而遇,但愿每当这种关头都能够涌现出新一代的吴健雄、丁肇中横刀立马、苦战过关,这是科学昌明进步的最可贵的保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钱大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48126-148484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