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s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sk

博文

生物制药市场拓展遭遇到的分不清beta红利和alpha能力的情景

已有 565 次阅读 2024-7-12 19:47 |个人分类:科技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制药市场拓展遭遇到的分不清beta红利和alpha能力的情景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国内的“十四五”重点发展项目含有《生物制药》,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有单克隆抗体药物,即所谓的针对癌肿病人得到广泛应用的靶点或双靶点融合蛋白药物多种产品开发,已经大举进入国内外市场。在我的记忆中,这种依赖于分子克隆和遗传工程的biotech研发,美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那几年(笔者82-84年期间在美研修,刚好生物药分大老板课题组有一个博士后课题,解决生物制药公司委托的基因工程胰岛素产品的内毒素问题)已经取得成功,并且很快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制药公司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姑且就相当于标题所示的beta红利吧。

可见国外这类生物制药研发基本上早在40年前就基本上定型,产品开发及市场应用已经形成一定的较为成熟的路径,即是说创新的生物制药R&D产品,第一位是基于alpha能力的基础上;由此经过市场融资,多期临床试验的有效性,于是就取得金融资本市场的规模投入,导致构成全球市场的生物制药bioteche热点。

而国内对于创新药的高投入,如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基本上依据类似国外的研发路径,多数是由部分海归人士引进这类bioteche,结合国内的融资渠道进行开发。真正计算起来,生物制药开发单克隆抗体药物,或称靶点抗肿瘤药物,也不过20年的功夫。这一过程中,确实也出现了数家生物制药取得成功的企业,如百济神州和横瑞医药等公司,在2022年,两家公司研发投入分别达到了111.52亿元和63.46亿元;营业收入前者以212.75亿元高居榜首。显然投入产出比,十分令人满意。

与此相反,另有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引进海归人才从2008年成立公司。据说2021年有两大名星产品上市,次年在沪港两地上市,融资63亿元;到如今,这种创新生物制药已经在这类项目投入了近百亿元,还不能够成长出一个 成功的生物制药创新药企,这实在是难以向国人做出交代。这难道不就是alpha能力欠缺,那还谈得上什么beta红利吗?应该深入反思,总结出失败的教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4804-1442082.html

上一篇:植物天然产物:单宁或称鞣质与微生物单宁酶的生物降解作用
收藏 IP: 60.255.166.*| 热度|

3 郑永军 宁利中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6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