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helij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xhelijian

博文

[连载]走出大学的泥淖——开篇

已有 2763 次阅读 2014-12-7 17:00 |个人分类:走出大学的泥淖|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前两天,受同事启发,写了谈论学生评教的文章,发在科学网博客上,很快点击量就升到2000多,这才让我意识到,有好长时间,冷落这块田野了。写作已经成为习惯,并且要发布在合适的地方。一年多来没有在科学网上发博文的时间里,在CSDN博客上贡献了不少给学生的文字,平时的随笔发在新浪博客里。的确,写适合给同行们的文字不多,科学网上的博文也倒冷清了。

  这一年,如果说有点拿得出手的成绩的话,一个是《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的出版,这是为数极少的由专业教师写给大学生的指导大学生活的书,二是组建了纯民间的“教育教学研究协会”,希望借此凝聚一批扎根一线的同行,共同为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找找出路,并将做事的力度加大。

  这片空间我还是需要来亲近的。多年来用心的做事,对学生,对同行,自认为都积累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不是喊口号而来的,而是经过在大学这片令人着迷、令人心狂、令人伤心、令人振奋的土地上认真耕耘之后,在由前六年亢奋的青椒,再两年愤而出走,接一年新环境中心态的调整,又迎来“弃教从管”三年打开了认识高等教育认识大学的窗口,回归教学一线后,用五年的时间补上了科研的短板,博士阶段的学习让自己变得全面。将自己真正地定格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中来,已经又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在业绩考核不能顾到的地方付出了不少精力,作为一线老师,找出了很多突破的路,但也由于选择的路不是指挥棒所期望的,真心感谢大学的宽容,却也希望能让我更加专注。因为“不务正业”的责备还存在,我和我那些教育教学研究协会的小伙伴们,要唤醒大学和大学老师们,除了我们的不同的“专业”,教师这样一个“职业”的空间中,水也很深,专注其中,也是正业。

  经过20多年的积累,给学生的正能量,已经凝聚在《逆袭大学》中(结合专业太多,既是其优点,也是其推广障碍,时机适将重写一本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书)。对同行的正能量,想好了,就以小说的题材体现。动笔开过好几次头,热度过后都搁置一边了。不想再经历签约后赶进度式的写作,但也不能走向没有约束懒散无终的结局,立此开篇,做好“正事”之余,争取在业余,每一到两周,就发布一遍博文,积累上几千文字,用几个月零散的时间,完成许久以来的心愿。

  最为顾虑的,是如何面对自己现实世界中的圈子。作家写作需要体现生活,以此为基础进行构思和创作。纯理工科背景的我,玩文字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我写作的基础就是我的真实生活体验。一些事情,尤其一些是是非非,最怕人对号入座。这是要引起麻烦的。本来这样的文字,退休后写写回忆录足矣,但我对高等教育的体验与视角,自认还是对这个时代有些价值,不想拖延。立此开篇,将这样的顾虑放下,也郑重声明:此篇纯是创作,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和我熟悉并了解我经历的朋友,也将发现,主人公并非我自己,这不是我个人的自传,阅读中将其当作对当下高等教育以及大学教师出路的探讨,更为妥当。

  好了。这个顾虑就此放下。例行的锻炼时间到了,我将到校园中的“尚武林”活动活动筋骨去了。正文的第一篇,将从郑益民(文中主人公)大学毕业后,去太行工业学院报到开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4000-849156.html

上一篇:走在《逆袭大学》的征程上
下一篇:观影思教——拥抱"微"时代
收藏 IP: 111.15.114.*| 热度|

1 姬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