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xia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xia2011

博文

什么阻碍了中医的发展?

已有 6063 次阅读 2012-6-16 16:5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医

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精华,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发扬光大。但是,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岁月里,也存在过被一些人误导的病态审美思想,“裹小脚”就是需要淘汰的不良文化。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过,一些文人为了某种不健康的审美要求,把好端端的梅花枝干,剪裁得病歪歪的,枯枝残花可怜巴巴的,却被一些人当作楚楚动人的景色。其怜香惜玉之情油然而生,咏之歌之,不绝如缕。收藏专家马未都先生说,大自然里本来没有金鱼,也没有哈巴狗,是一些文人的审美情趣,逐渐诱导突变,才产生了这样的变化,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你看那哈巴狗,眼距宽宽的,本来就是一副愚态。

谁给中医学缠上了裹脚布,限制了中医学的发展?这个问题需要大家仔细研究,更需要大家有勇气予以坚决破除,才能有利于中医学快速发展。

限制中医学发展的最大障碍,答案已经很明确了,就是思想方法的失误。比如,以解剖为标准衡量中医理论的脏腑概念,这就是一个最大的思想障碍。中医的脏腑理论当然是以大体器官解剖为原型,而建立的一个虚拟化的理论模型。原型与模型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建立模型就是为了执简驭繁,进行概括性的一种简单描述。模型可以描述原型的结构,比如沙盘;也可以描述原型的运动形态,比如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也可以描述原型之间的联系,比如天体星系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是描述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模型。古人关于脏腑上中下三焦分布概念,就是一个结构模型;十二经脉循行,则既有结构模型的意味,也有事物联系模型的特点。“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是生物代谢模型,气是模型,阴阳也是模型,五行更是模型,虚实寒热表里,六经辨证、卫气营血理论,无一不是模型方法,为的是以简明易了的方式,说明复杂变化的人体。

不了解古人以模型说事的方法,硬是对应成西方医学的解剖概念,就是一种误导。因此说,《医林改错》改错了方向,汇通医家失去了自我,中医科学化走向了西化,《药品管理法》限制了中医的创新能力,都是强加给中医的“裹脚布”,限制了中医学的自我发展,阻碍了中医学前进的步伐。

毫无疑问,《医林改错》对于中医学是有贡献的,不能一笔抹煞。但是,它的贡献是其中以“逐瘀”为代表的方药,是活血化瘀的思想,这些创见性的成就,都是基于《内经》以来的气血理论,而与脏腑结构无关,也与细胞、分子、基因无涉。因此,《医林改错》就错在以解剖为标准的改造中医理论上;贡献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临床治疗成就方面。

中医的临床治疗一定要先有西医的诊断,是一层裹脚布;临床观察有无疗效,一定要按照分型一成不变,也是一层裹脚布;不许参用其他治疗措施,只许观察一药一方,还是裹脚布。仅仅按照化学合成方法、单一有效成分的思路,研究中药、研究汤方、说明疗效、不许自制丸散膏丹,都是五花六色的裹脚布。

中医学的裹脚布已经缠了几十年、上百年,很多人已经习惯成自然,即使放开了缠足的裹脚布,脚已变形,路也难以走快了。但是,对于那些刚进入中医之门的青年学生们,刚步入临床的青年中医们,放开他们的裹脚布,也许还可以长成一副天足,走在新世界的康庄大道上,快步前进,迅猛发展。因此,鲁迅先生“救救孩子们”的喊声,对于今天的青年中医们,也许是很重要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6601-582780.html

上一篇:中医该如何发展?
下一篇:中医的人体观阐述
收藏 IP: 61.161.146.*| 热度|

7 武夷山 汤治国 李土荣 张焱 楚振宇 MassSpec1688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