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得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Jccn 偶然得之

博文

岁末来临,怀念交大时光

已有 4212 次阅读 2009-12-25 14:59 |个人分类:交大情缘|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直四处求学的我,总是对此没有什么过甚的感觉;如今身处异国他乡,在这09年的最后几天里,看着身旁的日本朋友,自己难免形单影只。一路走来,从小学、中学到本科、研究生,唯独对待了仅一年有余的上海交通大学情有独钟。

        初识交大也许是高考结束之时,那时交通大学对我就只是遥不可及,远在天边的天方夜谭;真正关注交通大学是在研究生毕业,打算考博之际。当导师向我提及交通大学的时候,真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交通大学这所几经风雨,如今高速发展的知名高校,也将因为我的努力,向我打开了希望之门。

        有幸通过两轮考试,正式成为交通大学08届的博士研究生,归属船建学院。来到交通大学,记忆鲜明的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和象征工科院校的校徽。漫步在徐家汇校区的时候,真切的感受到百年交大沉淀下来的历史底蕴和校园文化:老图书馆,中院,西斋,总办公厅以及那竖着“交通大学”匾额的庙门(华山路1954号);包兆龙图书馆,浩然高科技大厦以及江学长题词的那座纪念碑。这一切依然是那么的熟悉,历历在目。

        金秋九月,搬往位于闵行的新校区,又是另一番景象:豁然开朗,完全现代化的校园。号称占地5000亩的闵行校区,可真谓“大”学,没有单车那是万万不能,后来有了免费租赁的单车和校园巴士倒还好点;可真谓“新”校区,整个东区人迹罕至,电信楼群、机动楼群、医学院楼群个个拔地而起,而我们船建学院位于东北角,远离交大的活动中心,却与华师大隔路向往。徐汇的一切,在这里都有她的影子:上中下院以及新上中下院,面向华师大的巨型庙门,宣怀大道以及文治大道,还有另一座包图。很是喜爱这样的校园,骑着单车在校园里,那是无比的惬意;在装修一新的演讲厅,聆听前辈大师的教诲,那是无比的激动;看着交大的一项项成果付诸应用,那是无比的感慨。

        也许有人说国内是一流的设施,二流的老师,三流的学生。诚然,建房子容易,成大师难,中国有能力在数十年完成自己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需要慢慢积累,长远目标需要时间来完成,眼前的能做好为什么还要执着以后的种种。

        交大务实,作为工科学校的上海交通大学,这点很让我敬佩。交大有着自己的传承,有着自己的理念,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舍不得交大,舍不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志之士,志同道合,谈天论地,实现理想。号称有人不愿意毕业,是舍不得交大的COMIC。我舍不得岂止是COMIC,还有那FTP,水源BBS,图书馆电子数据库;以及同场竞技的同学朋友,热情服务的工作人员和诲人不倦,传授知识的老师和前辈。曾经作为交大的学生,我感到很自豪。前段时间重温《交大的那些事》,让人联想良多。

        静姐曾经说过:你这是以交大为跳板。那时反而让我有了一丝的愧疚和伤感。在交通大学待了半年之余,留学基金委为了加速高校的发展,开展了“高水平项目”,提供奖学金给在国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这样我有幸申请获得了奖学金,才有我现在,在日本的大阪大学 接合科学研究所 09年末写下这边博文。感谢我的导师,因为您我才到了交大,也因为您我又离开了交大。

        虽然离开了交通大学,但是还会时时想起在那里的回忆(无论好坏,往事已矣)!希望学成之后,还能回到那片热土,继续未完成的种种情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591-281337.html

上一篇:日本生活N多事
下一篇:2009焊接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WSE’09)成功举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