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
管窥:做学术人当具备的能力
2012-5-5 12:03
阅读:9197
标签:学术人, 学术生涯, 工作能力

网上潜水,时不时地看到年轻人们为要不要做学术哥(妹)而纠结。读硕,还是读博?纠结。读完博,去公司?还是留在学术圈?又是一番纠结。

做成功的学术人当具备的能力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不知道是否算得上是秘笈),或者说至少应该在这些方面注意历练:

 提出问题的能力。做研究最关键、最核心的活动就是提出问题。难怪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真正能够领悟这句话的含义,只有做了才会懂得。做学术人,就是用自己的时间与生命加上烧去经搏弈得来的金钱去解决问题。所研究的问题越重要,工作的意义就越重要。工作有意义也就顺其自然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否则妄为学术人一场。

旧的问题解决了,又要去寻找新的问题。平生便如此循环往复。劳伦斯×布拉格教育他的学生,“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问题上,直接靠近、研究它们,不要在琐事上浪费时间×××××。”有必要经常发自内心地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我不去做,又会怎么样?学术人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与精力,都要花在寻找问题上。在重要性与可行性之间寻找平衡。问题难了,挑战性太强,收不了场。问题太简单了,在低水平上徘徊,无聊至极,还不如歇下来喝杯铁观音。

LeaderAssistant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能够提出问题,而后者则要靠别人来告诉问题。反之,靠别人来告诉问题便当不了真Leader

 不断学习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知识终生不懈的追求。”既然要不断地尝试去解决新的问题,也就必然要不断地去拓宽自己的知识,补充新的知识。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充电”。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之信念,与时俱进。拘泥于已有的点墨,畏惧学习接受生僻的东西,实际上已经离out不远了。学术人,自当是“活到老,学到老”。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会是相同的。知识不求拥有,但求掌握运用,实则是创造新知识的基础。拥有知识,仅仅是创造新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创造力的飞翔尚需插上洞察力和想象力两只翅膀。有必要经常发自内心地问自己,作为学术人,我创造出过新知识吗?

 表达能力。包括文字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在《厚黑学》中,李宗吾将二者概括为四川话的一个“冲”字)。货真价实的学术成果终究要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传播,发表是必须地。同样的结果,为何有人能够策划出美文,道出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的故事?而在另一些人的手里就是一杯白开水。实验数据如同剧本,只有睿智的导演才能导出好戏、大片。

酒香也怕巷子深!学术成果如得不到传播,便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讲学和报告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知识的传播,更会在与同行(甚至是外行)的讨论中催生新的思想。让尽可能多的人分享你的成果,让尽可能多的人懂你,才会享受到学术人生的快乐。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都说乔布斯的报告精彩,其实秘笈只有两条:一是精心准备与策划,二是练习与预演,达到炉火纯青。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魅力的背后是心血。好工作只有插上好的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两只翅膀才会飞得更高、更远。

 

相关链接

什么样的工作算是好工作?看乔布斯怎么说?

难在知其所以然

哪些人不适合去做科研?

与其多劳力,不如多劳心

学者型科学家正在走向濒危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徐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234-56737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7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