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稳
在美国旅行为什么易丢行李
2015-12-22 09:31
阅读:5052
标签:参访美加, 偶感杂陈

——刘全稳

美国国内航班班机较小,原本随身携带的行李临登机要转存飞机行李舱,下机时在机舱门口领取,如果错过了,还可以在托运行李领取处领取,如果这两次机会都错过,那么行李丢失就造成了。美国国内机场结构与我国国内机场结构相比较复杂,独自旅行加粗心一点就容易忽略一些提醒事项,从而丢失行李。这次从华盛顿到匹兹堡再到亚特兰大,行李有两次差点丢失。

以前几次听说过乘客将行李丢失的事,大多数都责怪航空公司。也有人总结,一般都是用名牌箱子包装的行李最容易丢。这次北美之行让我发现了一种乘客不懂机场路数而丢行李的可能。

一是在匹兹堡机场。我们走过廊桥后,要坐一段地铁到机场的接送站,在这个地方再取行李。接我们的导游在此等候我们,联系成功后,导游再去停车处开车来接我们,前后需要约20分钟,让我们取上行李后在此等候。我们的行李马上就到了,在我们等车的档口,行李转盘上一直有一些行李存在但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有人进去拿走,谁管?这说明有些人对于该机场的结构与运作方式不了解,造成了行李的暂时或永久的“遗失”。

二是在亚特兰大机场。因为美国航班行李托运要收费,我们尽量将符合尺寸规定的行李随身带,而在匹兹堡机场的飞机登机口,机场人员要求将这些较大尺寸的行李放入飞机的货物舱,根据经验,我们也没有注意到这些行李要在下一站(即亚特兰大机场)机舱出口处领取的提示,当我们出舱时看到一大帮人等在廊桥的过道上时,还以为是一帮下一航段的乘客不守规矩挡道。

如果我们全都离开了,在亚特兰大机场是否会丢失自己的行李?也许在匹兹堡机场我们就丢失了一次,或许是因为机场工作人员负责,马上将这些本应随身携带的行李放到了行李车上,与那些办了托运手续的行李再返回到了我们的手中。假如我们这次要是没有办行李托运,那这些临机托运的行李也许就永远丢失了。

总结美国丢失行李的最大可能是:美国国内航班托运行李都得交费,一些人为了少交或不交,随手拧着包裹上飞机,在登机口会被拦下,由机场人员办简单标记后免费存放在飞机行李舱,等到达目的地后,再由机场的人员在飞机出口处交还给乘机人,假如乘机人漏过了这一程序,这种临时存放行李就会与乘机人托运的行李一起交到托运行李领取处。如果这些程序不清楚,行李丢失也就在所难免。

这次参访美加,还有其他一些偶感,杂陈如下:

饮食

这次旅行我最不愿意苟同的地方就是美加人的饮食。因为我忌讳吃鸡鸭鹅等禽肉,连续地食用热面包加冷饮于我简直到了快要崩溃的边缘。

有时我想,保持科技进步优先的北美人为什么不愿意将思路与视野投放到对食物品种的研制与发展创新上?

每次进食,我都会感叹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真的很差。人生的衣食住行短了食还有何乐趣可言?二次世界大战他们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华盛顿国家公园里的建筑群也表明他们乐于模仿,他们完全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食品烹饪方法做出最好吃的食物来消费,谁也没有将食品的烹制方法注册专利。

吃什么好——这不是习惯能够决定的选项,要对得起味觉,不能让味觉失去其激发人们创新的动力。味觉舒服了,人的情绪就安宁了,思想就激活了,符合逻辑的思维就可以流露,一些新的原理、方法、技术就可以发现,一些富有创新性的灵感就可以被激发。所以,吃好,是一个不可以小觑的环节。

唉,北美人的食物这个话题,不能没完没了地说,说多了就成了食品歧视。

小费

无论是在加拿大还是在美国,无论是面对还是不面对,也无论是面对华人还是非华人,只要你消费了,你就要给予小费,这恐怕是我这次北美行所形成的较重要的成果性认识之一。

小费就是小费,不在于大额,而在于有。如果一个事件完毕,该付小费而忘了付,就成了问题。

支付小费的地方体现在吃早饭与住完离店、团队离别时,其他时候不需要,否则就成了行贿。早餐按人头支付小费,住宿按房间支付小费,离别要给导游支付小费。一个代表团,除非你是住一个房间,就得按人头支付小费。这也是规矩。

有经验的队友在发现我给了5加元的小费后告诉我,支付小费一般为12当地元即可,没必要过多。可是我总是愿意将随手抓到的硬币夯巴郎全部留下来,有时可能多过20元,因为我眼神不好,辨认不清,也不愿意辨认币值的大小,特别是加拿大硬币,币值与币面的大小不成比例。这无形中让我搅乱了小费支付规矩。

交通

前面谈了加拿大的火车,主要用于资源的运输。美国的火车运输也不差,不过听说奥巴马总统正在打算引进中国的高铁。这几日,见媒体报道我国的“京和号”旅游专列启动,不正是在模仿导游小管所说的加拿大铁路旅游专列项目?不过,这铁路交通问题和以“车轮上的国家”著称的汽车交通问题,都不是我这里要表达感触的问题。

在我们所选的主要交通工具——飞机上,美国与加拿大的所有飞机上都有WIFI,都没有像国内航班上,起飞前一定要关掉手机。不过我已经习惯了上机就关掉手机,反正在这里也一时用不着。

飞机的座位比较宽敞舒适,这是我早就听说过的事,这次有了切身体会,除了因为北美大多数人的个子高、块头大,座位需要大外,恐怕还与他们做事大气有关。座位清一色都是皮质的就很能说明问题。

语言

由于我自身没有语言天赋,母语也是饱含地方音。高中时是数学老师兼教英语,中专时是归国的印尼华侨讲授,大学时为教俄语的老师转行教授,英语底子很薄且差,尽管在财力与时间上是我所有功课中投入最多的,但能力却是最低的。基础基本没有,语言水平极差。

此次出国前,平生没有一次独自面对与母语为外语的外国人交流过,这次在美国要不是忘记带房卡,我恐怕是今生都不会用外语交流了。

我曾经主持过与外国人交流的技术研讨会,会场上那些出过国的半海龟,用英语费力地提问,被翻译无情打断说“请用汉语讲”的情景,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所以,在广州美领馆办签证时,签证官问我会不会说英语时,我果断地说不会,没想到那签证官却非常高兴地用流利的汉语跟我交流,在我看来他是高兴我给了他一次展示汉语能力的机会。

我想,现在时代进步了,专业分工细化了,人口也增多了,就业岗位也应该多一些,每个人做好自己就足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想吃独食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是行不通的。

就这么定了,以后签证就说母语,不行就不去得了,即使获诺贝尔奖上台发言也讲我方音浓厚的母语。

心态

我之前曾经有过三次出国出境经历,那是受邀出访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和台湾,与这次相比,除了地域不同景色相异外,心态的不同是最大的差别。由于以往出国出境是受邀讲学,对方出资,完全是以走一路看一路的大饱眼福的客人与专家心态;而这次是由学校派遣,本方出资,则完全是以主人与学生心态呈现。加上国家禁止公款旅游,除了工作,无心超越行程安排,生怕造成时间浪费,给人落下“公款出国旅游”口实。

规矩

在离开加拿大的空中飞机的舷窗中,我感受到了加拿大的井井有条。舷窗外,加拿大的田野被严格地按照经纬线方向分割成一块块。一些公路或者田埂就直接采用了这些分割线,这些分割线不因一些湖泊、水塘、河流、山丘的突兀而改变方向,显得那么一丝不苟、一成不变、一致性好,在强烈体现殖民地特色的同时,把规矩呈现。这是其一。

在出入宾馆、就餐、公共空间相处时,随时都可以感受到“客人先行”“女士优先”“轻柔言谈”在这里蔚然成风。这是其二。

在城市穿越、公路行旅时,“行人优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矩被贯彻的彻头彻尾。这是其三。

规矩,在主观上是用来限制自己的,却形成了与人为善的客观效果,推动了人类和谐、社会融洽、国家文明、世界美好的进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全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0142-94504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