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005777 只说我拿得准的只写我理解透的

博文

假如可以胡思乱想就可以这样推理事件真相

已有 5861 次阅读 2013-9-30 09:46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聂树斌, 王书金, 错位的控辩

——刘全稳

 

科学认识是这样产生的:先根据初值建立模型,再用所建立的模型做实例检验并修正模型,最后用修正后的模型预测未知的事件。王书金-聂树斌案件中,王书金被河南警方侦破为一起奸杀案元凶,建立起王书金是一个奸杀妇女凶手的模型,王书金在供述自己奸杀妇女的情节时又供述其它三件奸杀妇女的事件,聂案是其它三件中的一件,其它两件经检验的确是王书金所干,一些作案手段和情节都表明王书金就是一个奸杀犯这一模型,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第四起奸杀案就是王书金所为,而且王书金还独立供述出“聂案”现场遗留有一串钥匙(此与现场勘验高度吻合),这一铁的证据情节被公诉方只字不提地加以忽略。与“花衬衫”相比,“钥匙串”的说服力更强。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分析出谁在撒谎。

 

 

台湾有王金平,大陆有王书金,这王带金的最近可是又火了,一不注意就点错了标题。我关注王金平案无意中看到了王书金案。一个19年前的细节,几人能记得住?

看《西沙儿女》的时候我就知道,越南有人怀疑我们中国人今天故意在西沙群岛上埋古青花瓷,以证明西沙群岛历来就是我国领土。

日本国的一个考古学家不是很擅长将古物重新异地埋藏以接着证实其伟大发现吗?我怀疑他读过《西沙儿女》。

一些单位为了应付检查或调查,彻夜修改单据或者全面更换文件的事不是屡见不鲜吗?

一些人不是很擅长将自己的成果署上子女的名,N年后证明子女天资聪颖吗?

河南濮阳的一个仿制高手不是仿制出让一些博物馆专家都上了当的夏商周时期的陶器吗?

在一切都可以塑造,一切都可以作假的今天,一个所谓的“证据”照片有何难度?陕西一个农民的“华南虎照片”就蒙倒了多少学者。

所有传说都有始作俑者,所有的神话都有造神人鼓捣。

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日本人的死者不是日本人编造的情节吗?它引起了一场战争。编造情节可以制造战争。

有人愿意花钱买罪受,自己掏钱编造一个场景为争吵的双方熄火。编造情节为的是劝和。

有人说叙利亚的化武袭击是以色列人干的,你究竟相信谁?我们要学会质疑。

假如今天所围绕的细节是一个编造的细节,我们能不能静下心来追究那细节的真实性?

假如8年前开始修改塑造一个细节再重新装订卷宗,你会发现有问题存在吗?

假如王书金只是想借冒领“聂案”的真凶而苟且偷生几年,他真的是十恶不赦。可是,王书金完全不用多交代其它的几单凶杀案嘛。

假如王书金的确就是“聂案”的真凶,那么那件横亘在死者颈部的“花衬衫”就是假的物件,就是后来人加上去的一个细节,是一个“隐秘性”很强的细节,这一细节当然是行凶人不知道的细节。如果是这样,那么聂树斌的母亲或其它家人应该去调查死者当年是否有这么一件花衬衫,死的当天是否穿了它。王书金的律师应该去调查“聂案”的档案是否被篡改,从监控探头档案、同期档案材料的成色、材质、前后笔迹、当事人的回忆、当时聂案的辩护律师证词等方面做工作。我相信,作假花衬衫不可能所有人都愿意,只是通过聂案得到好处并且现在还有影响力的公检法系统的那几个人。

科学认识是这样产生的:先根据初值建立模型,再用所建立的模型做实例检验并修正模型,最后用修正后的模型预测未知的事件。王书金-聂树斌案件中,王书金被河南警方侦破为一起奸杀案元凶,建立起王书金是一个奸杀妇女凶手的模型,王书金在供述自己奸杀妇女的情节时又供述其它三件奸杀妇女的事件,聂案是其它三件中的一件,其它两件经检验的确是王书金所干,一些作案手段和情节都表明王书金就是一个奸杀犯这一模型,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第四起奸杀案就是王书金所为,而且王书金还独立供述出“聂案”现场遗留有一串钥匙(此与现场勘验高度吻合),这一铁的证据情节被公诉方只字不提地加以忽略。

尽管“花衬衫”的确是一个隐蔽性很强的细节,可是与“花衬衫”相比,“钥匙串”的说服力更强。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分析出谁在撒谎。

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说:“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必须说,1995年把聂树斌判了,然后毙了之后,被害人一家也一直在申诉,而且首先申诉的是他们,他们认为自己的女儿练过防身术,而聂树斌体格很小,根本不可能对自己的女儿施以这样的暴力,应该还女儿一个清白,到底是谁干的应该去抓谁。”

推荐阅读司马当的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11be540102e71x.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0142-729006.html

上一篇:当中秋遭遇秋分——钱塘江大潮
下一篇:水牛水牛今天的命运实在堪忧
收藏 IP: 182.151.209.*| 热度|

1 zdl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