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彬个人博客---图示思维规则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bhuang5907 个人主页:http://chem.xmu.edu.cn/teacher.asp?id=234

博文

杂议香山科学会议:现代中药须从组方来到组分去

已有 3278 次阅读 2012-4-1 22:1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药, 中医药学, 分子式, 惊天动地, 特别

组分中药的不可行
 
在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中医学(包括中医药学),在多年的争议中,仍然雄心勃勃,要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多因素复杂性重大疾病的治疗上发挥中医药注重整体、综合干预的优势,做出一番惊天动地、让西方赞叹不已的重大成就来。并且,这一番作为已开始受到现代西方医学界的关注(不知证据在哪,只知道2011年开始中药被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然而,由于中医学意识到许多问题上,特别是中药的作用机理上还是模糊不清,让人难以信服,终于要痛下决心,要把中药研究从组方层次走到组分层次。
 
每一种中药,要么是一种植物,要么是一种矿物,要么是一种动物尸体或器官或代谢物,等等,反正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未知物,而且肯定是未知组成和含量的混合物,不是一种纯净化合物(中药中除水银、硫磺外没有其他元素单质入药的,砒霜和朱砂是化合物,如果纯度足够高),关于这些化学概念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不必多说。现在要做到组分中药这一步,起码得把每一种中药的所有成分化合物(组分)搞清楚,化学是有办法把这些组分分离分析出来的,包括分子式,分子结构,当然,代价不菲,困难不小,特别是那些含量低的组分。可是,中药又特别相信那些含量低的组分可能是有效成分,例如,石膏,它的成分很明显,主要是CaSO4,可是研究表明CaSO4并没有清热退烧的作用。难道是里面的少量杂质起疗效作用能退热?这样的疑问存在就对中药组分的分离分析带来了不确定性。
 
大连化物所几年前就启动了一个什么“草本组学”项目,就是要从草本中药里分离组分,不知道进展如何,国家可是投大笔钱的啊。谅我孤陋寡闻,或许是国家机密,不能公开。几千万种化合物都公开在文献上,从植物中发现的新化合物应该也是公开的,申请专利就行了。
 
好,暂时把低含量组分带来的不确定性放一边。每一种中药里的组分数不是一个小数目,每一种都需做几期的双盲对照实验确定疗效吗?如果不做,又如何知道哪种组分是有效的?做吧,多大工作量?何况,一副中药通常都是十几味中药组成,分离和疗效测定的工作量不难相像是天文数字。就算把这天文数字的工作量完成,如果认定疗效的一副组方中药的所有组分皆没有应有的疗效,怎么办?是怀疑低含量组分没有分离得到呢还是组分搭配不当,哦,不同组分不同含量的搭配又是天文数字的工作量。
 
组分都到了化合物这个层次,就是化学药了。一种纯净物,就是一种化合物,其化学组成固定,结构明确(化学测定结构 很容易的),性质确定。如果每一种化合物的疗效确定了,还需要中医理论指导什么呢?难道还要把几千万种的化合物按照分子量、分子结构、固体晶相,用五行相生相克、君臣佐使一番,然后进行配伍,以实现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综合调节?这个思路如果可行的话,我愿提供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把现有的“西药”(化学药,化学药的疗效应该是公认的)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固体晶相与疗效的关系规律用中医理论总结出来,比如说,含有羧基的,味酸,属木,能克什么生什么的,再去指导药物的筛选,肯定事半功倍。好点子,无偿奉献。几千万种化合物,由你选,根本不需要什么药物设计之类的小把戏了。
 
中药到了组分的层次来研究,就是研究化学药,如青蒿素,还能说是中药吗?如果可以,阿司匹林、奎宁呢? 就算青蒿素是中药理论指导下获得的,多少年了,就这么个宝贝,还不是说明中医理论指导效率极低,或者,根本无效。
 
化学是科学,大家公认,中国的教育体制从初中开始要学化学,大家遵守共同的范式,从化学的角度讨论问题,起码化学人应该容易达成共识。 
 
再谈谈香山科学会议,参加过一次。那是为有关科学技术事务决策提供咨询的会议。对于有争议的中医学方面的官方决策,应该要有反对的声音,以助决策更科学。遗憾的是在这个会议的报道中,我们没有听到反对的声音。中国政府和学界是缺乏智慧和判断力的,我的这个判断有屠呦呦一例可佐证,如果偏听偏信,难以科学决策。
 
 
============================================================
 
 
 
作者:潘锋 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28 9:17:42  
 
香山科学会议:现代中药须从组方来到组分去  
 
本报记者 潘锋 见习记者 甘晓 
 
 
第418次香山科学会议研讨“组分中药”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3/261559.s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26289-554376.html

上一篇:“三段论”是直言命题推理
下一篇:物质的划分
收藏 IP: 59.57.136.*| 热度|

3 郑波尽 loseedeng wlim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