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
杂说“颜值” 精选
2016-3-11 09:28
阅读:6832
标签:时尚, 说文解字, 颜值

杂说“颜值”

颜值是最近一些年流行起来的词汇。如今什么都讲究量化,什么要得到一个数值,颜值便是“颜”的值。什么是“颜”?用北方话说,颜就是脸,用南方话说,颜就是面孔。

现在我们一般说,汉字颜的原义就是面孔,就是脸。更准确一点地表达古人的说法,颜最早是指两条眉毛之间的那块地方。《说文解字》:“颜,眉之间也”。西汉学者扬雄的《方言》则认为,颜就是额,位置略高一点,两种说法大同小异。《史记》中,司马迁说汉高祖刘邦的长相是“隆准而龙颜”,隆准就是高鼻梁,龙颜就是眉骨圆圆的,额头很高(如今吴方言“额骨头高”还是“非常幸运”的意思),司马迁在这里用的是颜字的本义。

《说文解字》:“面,颜前也”。段玉裁注:“颜者,两眉之中间也。颜前者谓自此而前,则为目、为鼻、为目下、为颊之间,乃正向人者。”这就是说,面的本义是额头往下的部分的意思,包括眼睛、鼻子、脸颊等(注意,如今的面粉的面是麵、麪的简化字,与脸面的面完全无关)。

在以后的发展中,颜和面就没有什么差别了,颜就是面,面就是颜,都是指人们头颅的正面即如今所谓的脸或面孔。老年人头发白了,但是脸面仍然少相,就称为“鹤发童颜”。汉高祖的长相龙颜也就变成了一切“真龙天子”的颜面了,他们高兴起来,就称为“龙颜大悦”。普通人高兴的样子,称“和颜悦色”,更高兴些那就要“笑逐颜开”。很惭愧、羞愧得脸上都出汗了,称“汗颜”。而那些脸皮厚、不知羞耻的人则被称为“厚颜无耻”。而那些家伙谄媚讨好,卑躬屈膝的奴才相,就称为“奴颜婢膝”。

我们中学的课文《五人墓碑记》中说道五位英雄被砍头后,“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颜色就是脸色,“颜色不少变”就是脸色一点都不变。《长恨歌》中说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无颜色的原义就说脸上的没有色彩了,引申为人没有姿色了。由于颜色是指脸上的色彩,而产生这种色彩的材料便称为颜料。最早的颜料是指作为化妆品往脸上涂的带色彩的材料,但是到了后来便不管什么色彩都称为颜色,产生这些色彩的材料都称为颜料了。由于现代汉语中人们看到如“颜色”、“五颜六色”这样的用法太频繁了,以至于有人一看到颜字想到的便是颜色,而忘记了它的意思是脸、面孔。实际上,“页”字的意思是头颅,所有带页字旁的字都与“脑袋”相关。

上面所说的这些例子中的颜字,都是脸、面孔的意思。有的年轻人看日本的卡通片多了,他们看到“颜值”中颜字的意思是脸,就以为颜的这种用法是从日本传来的,是日本的用法。这真是数典忘祖了。不过要说明的是,日语中的颜字的意思,在日本人从中国学去了以后,倒是一直没有什么变化,由它组成的日语词汇中间,基本上都是脸、面孔的意思。

顺便要说明是,我们现在用的多的“脸”字倒是一个后起的字,在“汉字”即“汉代的字”中间似乎还没有找到这个“脸”字,它大概是在魏晋时代出现的,这个字本来的意思也并不是指现在的“面孔”,而是指眼睛下面一点、脸颊的上方(“目下颊上”)。白居易的诗《昭君怨》说王昭君“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这里的脸就是指脸颊。它的读音也不是liǎn,而是jiǎn(音检),我们听旧唱片,可以发现那些京剧或昆曲老艺术家在唱戏的时候仍然把它读为jiǎn。但是,慢慢儿的,脸字的意思就变化了,变成了“面孔”。如今,北方人大多说脸,很少有说面的了。而在南方话中间(至少在吴方言中),却还很少说“脸”,仍然说“面”。例如,洗脸,上海话称“揩面”,苏州话则称“敷面(音bu面)”;北方人说脸皮厚(或薄),吴方言则称面皮厚(或薄)。

这样,所谓颜值就是面部长相的值了。谁来定义标准的面部长相是怎样的?《庄子》中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人、鱼、鸟、和麋鹿的美的标准不同,各人心目中有各人的美人。但是,还是有人会引领舆论,引领风气。古人说:“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又说:“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牛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自古以来,所谓时尚就是对财富和地位的模仿。时尚推广的路线在古代女人之间往往就是“宫中”——“妓女”——“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为了时尚,即使是对于身体有伤害也在所不辞,如中国古代的缠足,西洋女人的束腰。如今流行的锥子脸也是如此,那些所谓美女,为了得到一张锥子脸,不惜动手术削小自己的下颌骨,丧失自己的天然美。

在今天,时尚是所谓时尚界制造出了的。时尚界的这些人以推出时尚为生,组成专业集团,其实质仍然是为了迎合人们对财富和地位的模仿。今天的所谓“颜值”也正是这种商业活动的产物。

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但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事情往往走向反面,古人称之为“淫”,淫就是过度的意思。“颜值”也是如此。如果一个社会,过分强调“颜值”,强调人的外表是否美,而忽视了的人的道德、能力,这将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96193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