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说笋(下) 精选

已有 6160 次阅读 2012-4-4 11:19 |个人分类:科学与生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火腿, 李渔, 周瘦鹃, 腌笃鲜

另一个最欣赏吃笋的名人是李渔。李渔是一个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文人,写了许多戏剧、小说等作品,恐怕可以算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戏曲家之一。此人实在是一位吃喝玩乐的大家,他写的《闲情偶寄》一书,就是专讲吃喝玩乐的。他的吃喝玩乐不是穷奢极侈,讲究的是精致的生活,与今天的所谓小资情调好像有几分相似。他在《闲情偶寄》中说,笋产自山林,“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他说,用笋配荤,就要用肥猪肉。因为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 他认为,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要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

现在,笋烧肉有许多做法,绝大多数都是红烧,甚至有麻辣的。各人口味不同,喜好不同,这是自然之事。对于我来说,外加的滋味太厚重,就往往把笋的鲜味和清香盖过去了,我以为失去了笋的最好的品质。

本人做的最多的做法是:把五花肉、笋、蘑菇(干、鲜、香菇均可)、木耳、素鸡或面筋等(少一两样没有关系)放在一起加笋油或其他食油,加水煮开后,炖上十几分钟即可,煮时间长一点也没有关系,调料只加料酒和盐,放不放味精均可。如果素鸡中碱比较多,应当先过水焯过。笋则是在油里轻轻煮过的。这样做的结果,是极其鲜美,而且绝不油腻。除笋之外,肉、蘑菇、素鸡等物均含有大量蛋白质,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就是是鲜味的来源。这个菜有“功德林菜馆”素菜的风味,但是里面又有肉,肉的鲜味实际上是素菜很难替代的。

一种有名的含笋菜肴是“腌笃鲜”(网友“老苏州”曾告诉我,这个“笃”字应写为“熝”,但我想语言文字还是从众好些),这是江南的名菜。有人说这是苏州菜,有人说是淮扬菜,上海人说是“本帮菜”(上海人指上海本地菜)。我却认为,这应当是宁波菜,或者说是浙东菜。我以为,凡是带有“腌、糟、臭”这一类的江南菜,差不多都是浙东菜*。由宁波人带到上海,成为上海的本帮菜,然后再辐射到江南各地如苏杭、锡常、镇扬等等。这道菜做起来非常容易,只要把咸肉,鲜肉和笋放到锅里一起煮就成了,当然咸肉要稍微泡一下并去除不良边角。咸肉和鲜肉的比例大约是46。咸肉最好是整块放入,煮熟后捞出再切片,干食即可。这道菜是肉,笋鲜美,汤更美。考究的腌笃鲜用的原料是金华火腿,但是这有点奢侈,于是现在大多数老百姓用咸肉。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较少吃肉,咸菜烧笋倒是经常吃的,味道也鲜美。苏州人所谓咸菜,特指腌雪里蕻,也有一种特别的鲜味。咸菜烧笋的两种原料都几乎没有营养,对现在爱美减肥的女士倒是好的选择,只是注意不要太咸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时会做笋豆。做法十分简单,把黄豆泡开,与切成丁的鲜笋一起煮,调料只放盐。等到黄豆煮烂,水也煮干,然后放在竹匾里,在太阳下晒半干即可。据大人们说是做当下粥的菜的,不过往往在晒半干时就被我们小孩子吃的差不多了。大人也不怎么禁止,我怀疑是故意煮了让我们作零食的。笋豆很香,也很韧,特别是其中的笋粒,很是耐嚼。现在人老了,当然不会有胃口吃这些东西了,只是回忆一下罢了。

上面说的,都是鲜笋。实际上,一年之中,吃鲜笋的日子总是不会多的,只是春天有福。

现在,济南每年春天都有笋卖,主要是粗大的毛竹的笋(象南方人晒衣服所用竹竿那样较细的竹笋较少)。但是,毛笋太大,象我们这样的老两口之家很难一下吃掉,放着会老掉。而且每年卖笋的时间就那么一些天,要想吃上第二、第三个毛笋就困难了。家母早年教我的办法就有了用处。把笋去壳去老头洗尽后,切成片,老嫩分放。锅里多放些油,比如一斤多,可加少许盐。将笋片放入油中用小火炸一小会儿,千万不可炸过头,有点熟就可以了,准确地说是用油煮竹笋。一批煮好,捞出,再煮下一批。煮好的笋片放在干且净的器皿里,密封,放在冰箱里很长时间都不会坏,总是鲜笋的味道。炸煮过笋的油即为笋油,可以把最后煮的笋继续泡在油中。

笋油为浅黄色,有笋的淡淡的香味,可以炒菜,也可拌凉菜。由于香味很淡,不可再放香味浓郁的调料。苏州人吃菜大都没有強烈刺激性的味道,所以笋油那很淡的味道才能品出。即使品不出笋油的香味,也无关紧要,因为我们现在这样做主要的目的是吃新鮮的不变老的笋。

周瘦鹃先生是中国传统学问的全才,也是美食家,当年被革命者封为鸳鸯蝴蝶派文人。他说,传统苏州人家总是备着这几样:虾子酱油、小磨香油、菌油和笋油。前年,一位朋友说他问了许多苏州人,什么是笋油,竟谁也说不清楚了。

现在的人,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越刺激越好。因而,对于中国菜,川菜似乎将一统天下。然而如古人所说:“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吕氏春秋·季春纪》)。我辈为健康计,味道还是平和一点的好。

最后,想到一点:笋虽然好吃,像我这样上了一点年纪,以及胃不是很好的人,每顿还是只能少吃一点,毕竟纤维太多,在胃里不易消化。真是没有办法!

 

注:*关于“凡是带有“腌、糟、臭”这一类的江南菜,差不多都是浙东菜”,本人在博文《读书杂感·任钓》中,曾经有过一番议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指正。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12874&do=blog&id=52393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555171.html

上一篇:说笋(上)
下一篇:边一好男儿
收藏 IP: 218.56.199.*| 热度|

17 罗汉江 李学宽 陈明路 逄焕东 陈学雷 余昕 陈国文 柳东阳 王启云 刘全慧 陈筝 边一 张玉秀 鲍海飞 柏舟 anonymity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