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世说新语>中王氏人物关系图》是我在2014年2月写的读书笔记。当年在“科学网博客”发布后,读者不算少。在网络上的“盗版”者也很有一些,有的删去了我的名字,有的甚至署上了他们自己的名字,成了他们的“作品”。虽然我做这样的笔记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学习,做这种资料性的笔记是很辛苦的,文章被盗总归不高兴,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有不少人对关于《世说新语》这样的资料感兴趣。
前几个月,我开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鼓贵难叟),于是把这篇文章也转发在公众号中。一位地址在上海的网友“左岸偏左”看了这篇文章,询问文章的关系图中为什么没有王戎、王衍等人。我看到后也大吃一惊,王戎、王衍这么有名的人物怎么会没有呢?回看我这篇文章(说实话,博文发布时,主要校读文章的文字,看是否通顺是否合适,发布以后,自己就不大会再仔细看),才发现在科学网博客发布时竟然漏传了一张图片(我的文章是在电脑上写成word文件,然后拷贝到科学网博客,而图是另传的)。当时漏传了图“琅琊王氏(2)”。
我在电脑中找到了原稿,现在把该稿重新发布。由于最近一些年在这方面没有看书学习,所以没有对原稿进行修改。对于近十二年前的一个疏漏,实在非常抱歉。如今得以补正,也很是幸运,实在要感谢这位“左岸偏左”网友。
《世说新语》中王氏人物关系图(补正版)
《世说新语》是一部叙述魏晋时期特别是晋代上流社会人物事迹和言论的古代笔记小说。该书属于作者那个时代的“当代史”,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书中人物众多,其中王姓人物就达到九十来个(有几个虽然没有在正文中出现,但是事有涉及)。
作为比较,看一看当时的其他大族在书中大致的人物数:
谢姓:20;
庾姓:18;
张姓:11;
裴姓:12;
孙姓:16;
殷姓:9;
顾姓:10;
李姓:15;
桓姓:18;
荀姓:11;
刘姓:28;
阮姓:15;
陈姓:15。
在晋代特别在东晋,王姓是势力最大的姓氏之一,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登基的时候,甚至要求王导与他一起坐上龙椅,所以有王马共天下之说。在这九十来个王姓人物之中,有八十来个属于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和太原晋阳的两个家族。书中对这些人物的称呼又五花八门有称名的、有称字的、有称官职简称的、有称小名的。所以,在读这本书时,往往被这些人物的称呼以及他们间的关系搞得晕头转向。
最近,本人画了这些王姓人物之间的一个关系图,这也是我的学习笔记。我在看了这部书之后,再通过查阅其他书(主要是房玄龄《晋书》),画出这张图,这样就对书中的人物关系弄得比较清楚,等于是一次“复习”吧。现在与大家共享之,有错误之处还望指正。
由于所有的人都姓王,所以图中只写名字,不写姓。该图只表明《世说新语》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不表示该人的所有后代,如王羲之有七子,但书中只出现五子,所以图中就只见五子。又有些人物书中并未出现,但为了叙述的方便,不得不列于表中,如王羲之之父王旷,在书中未见,但如表中不列出则无法看出王羲之与家族中其他人的的关系,所以名字列在括号中。表中列出的是人名,括号中大字为其字,小字是书中出现的主要称呼。




此外书中尚有十来个别的家族的人物,而且大多数是前代(汉、魏)的人物。他们是: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不但可以弄清楚书中人物之间的亲属关系,而且对于家族特别是士族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有更深切的认识。另外,对于历史传说的形成等问题也会有所启示。例如,临沂王氏中的王祥就是大家熟悉的现在也很流行的所谓“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那位孝子,偌大一个家族,一大半都是他弟弟王览的后代。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以为看完书以后,做一点笔记或总结,对于掌握学过的知识,应该是一个好的方式。现在的学生上课都不记课堂笔记了,但是我希望他们还是要去做读书笔记或总结,这对于学习有好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50923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