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
杂说“县”
我们每一个人都熟悉“县”,大多数人的出生地便是某某县。上一点年纪的人出生地为某某县的更多一点,现在的年轻人出生地为某某县的恐怕越来越少了,因为近几十年,县的数量越来越少,而市和区的数目越来越多。
众所周知,秦代开始实现郡县制,两千多年来,县一直是我国的基层地方行政区划名称。那么,为什么称郡、称县呢?
先看看这个县字。现在的县字是一个简化字,它的繁体字是縣,篆字如下

字的左边是一颗倒着的首级(头颅),右边是系(音ji4),把首级挂起来,本来是一种极刑,即所谓枭首示众,后来成了悬挂起来的意思。这是县字的本义。县又引申为联系。
在周代,其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天子是天下的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天子难以直接管理“天下”,于是把天下的土地(包括居住在土地上的臣民)分封给他的亲戚和功臣,称为诸侯。这些诸侯就到分给他的土地上去建国,这就是诸侯国。诸侯又把他的亲属和功臣分封到属于他的土地上,这些人往往称为大夫。大夫又去建立各自的封邑。这一套制度,就是所谓“封建”。这种制度,实际上不光我们中国存在,在欧洲也有。这就是如今被称为封建主义、封建思想等等词汇中封建两个字最初的来源。
从春秋后期开始,诸侯国之间的兼并加剧。灭了对方的国,夺过来的土地,有的会赏赐给自己的亲戚或功臣即继续分封。有的归君主所有,不分了,那里的居民点(邑)这就是郡。郡,左边是君,右边是邑,应当是君之邑。有的暂时不分,先挂起来,这就是县。县,就是挂起来或者说直接与国君相联系。由于郡和县都是新得到的土地,一般都在边境上。
《左传·宣公十一年》记载:“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遂入陈,杀夏徵舒,轘诸栗门,因县陈。”县陈,就是把陈国的国都变立为县。也就是说,“陈”这块土地已经不再是属于陈国国君。而是挂在楚王(这里是楚庄王)名下即直接与楚王相联系的土地。据说,这是“县”作为后世地方行政区的开始。当然,后来楚王很快又让陈国复国,但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有时候,这些县和郡也拿出来分封。例如像《左传·衰公二年》记载,晋国的赵鞅命令:“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从这里看,晋国的县比郡大。
在秦国,郡比县大。到了秦统一天下后,就不再分封。如大家都知道的,分天下为四十郡,每一个郡下设若干县。郡设郡守,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郡守秩二千石(音shi2),县令秩千石到六百石。这些郡守和县令、县长都只是领了薪水去管理这些郡县的“公务员”。
由于县已经作为一个行政区划的名称,对于它的本义即挂起来,人们另造了一个懸字,表示懸挂。这个字现在简化为悬。
西汉一开始有人建议恢复周代的“封建制”,后来由于“诸侯国”常常造反,所以采取了让诸侯国越分越小的策略,基本上又恢复了秦代的郡县制。那些诸侯只是享受着所在地的赋税,而行政事务均有中央政府派遣的官员管理。大的诸侯国(王国)相当于郡,小的诸侯国(侯国)相当于县。
以后的各朝各代,基本上都采用了与西汉相似的地方行政制度。县为基层的地方行政区。
西汉后期有县1344个,相当于县的侯国188个,共计县级行政区1532个。
唐开元间有县1573个。
清代光绪年间有县级单位(包括县、州、厅)1448个,其中县1312个。
民国实行省县二级地方行政,到1947年,全国形成35个省、1个地方(西藏)、12个院辖市的总体框架,县级单位包括2016个县、57个省辖市及131个旗。
在从秦代开始的二千多年里,高级地方行政和监察区划,从汉代的郡、州到唐代的州、道,宋代的州、路,元代的州、路、行省,明清的府、省,无论是名称和个数都变动很大。而县则一直是我国古代最稳定的基层地方行政区,只是随着国土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
在这两千多年里,城市里面的基层政府同样是县衙。高级行政区政府是驻在某个县城的。这样的县城的名称通常不止一个。
例如,明清的济南府驻历城县,这所城市可以称历城也可以称济南城。济南城就是历城。
过去两千多年间,城市里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区”,户口、税赋、司法等等事务都由县令负责。打官司,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案件,都先到县衙门。知府不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因而,每一个府所在的城市里都有一个县,称为“倚郭县”(或称“附郭县”,郭是城郭的意思)。
例如,济南府的治所在历城县,历城就是倚郭县,县衙门就在济南城里。现在还有一条县前街,就是历城县衙门所在地。
但是,如果城市大,税赋多、事务多,一个府就可能会有两个倚郭县,例如清代北京称顺天府,就有两个倚郭县,东城归大兴县,西城归宛平县。
据《清史稿·地理志》记载,清代全国有两个倚郭县的城市计有21个。这些城市有的是省会所在地,除北京(顺天府)外,还有南京、西安、成都、长沙、广州、杭州、南昌、福州;有的则是经济发达的府城,有常州、扬州、松江、嘉兴、宁波、绍兴;有的是县,由于经济发达,税负多,所以一个县城设两个县,有无锡、常熟、昆山、宜兴、吴江、太仓。
苏州府由于税负最多,有三个附郭县,也就是一个城里设三个县。
到了民国年间,由于城市中设立了“市”这个行政区划,而这些市又是与县平级(省辖市)甚至与省平级(院辖市)的。这样,原来在城里的县就迁到城外去了。
例如,北京成了北平市(北京市),于是,原来在城里的大兴、宛平两个县就迁到了北京城外,大兴迁到南部的红门,宛平则迁到西南的宛平城。慢慢的,人们就不知道原来的大兴和宛平就是指北京。如今北京大学的勺园,最早是明代米万钟在海淀的私园。米万钟被称为“宛平大小米”中的“大米”,不能因此而以为他住到北京西南的宛平城去。
又如,济南成了济南市,历城县就迁到了城东面约20公里的王舍人庄。后来,人们提起历城,有人就不知道就是济南城,还以为王舍人庄才是历城。
过去的人写书署名往往都署上自己的籍贯,一般都写到县,这样可以区别同性同名的问题。例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就署上“金坛段玉裁注”,清代金坛县属镇江府。又如,“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后记”后的署名是“庐江胡稷谨记”,胡稷是清代安徽省庐州府庐江县人。《醉翁亭记》的最后一句是“醉翁者谁,庐陵欧阳修也”,庐陵是宋代吉州的下辖县。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县的经济不再以农业为主,农村人口迅速减少,改变为城市人口。这样,许多县改变为市,很多较大的市把临近的县变成了市属的区。
到2025年9月,全国县级行政区的构成如下:市辖区977个,县级市397个,县1301个(含117个自治县、49个旗等) 。这样,现在我国市辖区和县级市的总数1374个,已经超过了剩余的县数。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方,县已经非常少。例如江苏省,95个县级行政区中,只有19个县了。而该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南岸的全部地区,即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五个地级市范围内,已经没有任何县,都是市辖区或县级市。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县这个两千多年来最稳定的行政区划名称,有可能将最后消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25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