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九州(4)青州和徐州 精选

已有 5490 次阅读 2025-8-21 07:32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九州(4)青州和徐州

青州和徐州都是如今的著名城市。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徐州的知名度更高。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的交界处,徐州是最大的城市。著名的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40年代曾经提议在上述四省交界处的35个县市成立徐淮省,以徐州为省会。虽然未能实现,但为后来淮海经济区的成立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1986年3月,淮海经济区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青州现在虽然只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但是从两汉到明初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青州是如今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直到在1376年(明洪武九年)山东省会从青州迁到济南。在如今文旅事业比较兴旺的时代,青州博物馆有很高知名度。它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

青州和徐州都是《禹贡》中所说到的九州的成员,这是上古人们传说中的地理名称。

《禹贡》这样说:“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东夷之地治理好了,潍水和淄水已经疏通。那里的土白而肥,海边的地咸而广阔。那里的地属第三等(共九等),赋税是第四等。其进贡之物有:盐和絺、错杂多样的海产品,以及泰山山谷的丝、大麻、锡、松、石怪,莱夷一带的畜牧制品,筐装的柞蚕丝。船行于汶水到达济水。”(“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 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

《吕氏春秋》说“东方为青州,齐也。”在战国年代,青州与齐国的疆域差不多。

到了汉代,青州刺史部所监察的范围是如下郡国:

齐郡,治临淄,今山东临淄;

济南郡,治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千乘郡,治千乘,今山东高青东;

平原郡,治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

北海郡,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东莱郡,治掖,今山东莱州;

菑川国,治剧,今山东寿光南;

胶东国,治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高密国,治高密,治山东高密西南。

这些郡国都在今山东省泰山往北、往东的部分。其中许多县名至今仍然保持不变。

在《尔雅释地》中,九州的名称中并无青州,而有营州。它说:“齐曰营州”。晋代郭璞对此的注解是:“自岱东至海,此盖殷制(营州自泰山以东一直到大海,这应当是殷商的制度)”。

毫无疑问,《禹贡》所说“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其中涉及到的地名,都是《尔雅》中所说的“齐”地。所以这里的营州就是青州没有任何疑义。宋代的邢昺对此作疏,引用西晋张华《博物志》的看法,认为“营与青同”,齐地的青丘就是营丘。西周分封诸侯时,齐国的封地就在营丘。《史记》说:“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青就是营,因而青州就是营州。

不过,后世所说的营州却略等于如今辽东半岛和辽宁西部。唐代在今辽宁建立营州都督府,治朝阳(今辽宁朝阳)。

对此,人们认为营州是从青州分出去的。如《大明一统志·辽东志》这样说辽东:“《禹贡》冀、青二州之域,……舜分冀(州)东北为幽州,即今广宁以西之地;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广宁以东之地。”这里的广宁是如今的辽宁锦州的北镇市。

实际上,自古以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人民往来频繁。当然,由于山东半岛开发更早,人口较多,人们由山东半岛往辽东半岛迁移,并把较为先进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到那里。

所以,从青州分出营州这种说法得到不少人的认可。如营口市政府网站说它的历史沿革:“五千多年前,传说中的尧、舜时代,营口属青州、营州。夏、商、周时期,营口地区先后属青州、营州、幽州管辖。”在明代,辽东半岛和辽宁省各沿海地区仍然属山东管辖。

南北朝时代,地方行政区划混乱。隋唐以后,州、郡合并。州管辖的范围就只相当于如今的地级市。青州治东阳(即益都),下辖益都、北海、临朐、临淄、千乘、博昌、寿光7县。青州还是青州总督府的驻地。

宋代,青州治益都,下辖:益都,临淄,寿光,千乘,临朐,博兴6县。京东东路(相当于后世的省)驻青州益都。

金代改京东东路为山东东路。仍驻益都。1131年,升青州为益都府。从此,青州在行政区划名称中消失,只是成为益都的代称。

明初仍称益都府,不过山东省会迁济南府。清代同明代。

民国废府,省管县。益都府废,只剩益都县。

1950年代后,益都县属昌潍专区(地区)。1980年代,改地区为地级市,益都属潍坊市管辖。

1986年,改益都县为青州市(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消失了853年的青州重新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名称,不过行政区划的单位已经改成了市(县级)。

 

对于徐州,《禹贡》是这样说的:“徐州在大海、泰山及淮河之间:淮河、沂水治理好了,蒙山、羽山一带可以种植了,大野泽停聚着深水,东原地方也获得治理。那里的土呈红色,粘而肥,草木滋长而丛生。那里的田属第二等,赋税是第五等。那里的贡品是:五色土,羽山山谷的大山鸡,峄山南面的特产桐木,泗水边做磬的石头,淮夷之地的蚌珠和鱼,还有那筐子装着的黑色的绸和白色的绢。进贡的船只行于淮河、泗水,到达与济水相通的菏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 其艺,大野既潴,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说文》作菏。)]”

《吕氏春秋》说:“泗上为徐州,鲁也。”

这样,古九州的徐州,其范围主要在今山东西南部和江苏北部。

西汉设立的徐州刺史部监察如下郡国:

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

琅琊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

临淮郡,治徐,今江苏泗洪东南;

楚国,治彭城,今江苏徐州;

广陵国,治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

泗水国,治凌,今江苏泗阳西北。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临淮郡的首府徐并不是现在的徐州,而是古徐国的国都,西汉称徐县,在如今江苏宿迁市泗洪县的东南。现在的徐州市区在西汉称彭城。二者相距有150多公里呢!

到东汉后期,徐州刺史部改治下邳郡(就是西汉的临淮郡)的下邳县(今江苏邳州)。公元198年,曹操迁徐州刺史部移治彭城郡彭城县,从此彭城县这个地方才称为徐州(即如今的徐州市区)。

到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引起的分裂,各国都有自己设立的州郡和侨州郡,州郡的编制和名称大乱。徐州亦然,有许许多多被称为徐州的地方。辖境最固定和延续时间最长的是在彭城的北徐州(即徐州)和在丹徒的南徐州。

治地在丹徒即京口的南徐州就是如今的江苏镇江,这是东晋建立的侨州。那里在南朝宋、齐、梁、陈,都一直称南徐。到隋统一天下后南徐被废除,改称润州,到北宋升镇江府,直到民国废府。

有意思的是,小说《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及南徐。例如说太史慈战死后,孙权退回南徐,把太史慈葬于“南徐北固山”;小说中很详细地描述了刘备到东吴招亲,整个的故事都发生在南徐,所以书中很多次提到南徐。如今镇江市的甘露寺还是以此为旅游热点。

其实,南徐州的设立是在东晋年间,是因徐州百姓南逃而建立的侨州。三国时,刘备东吴招亲在此200多年之前,根本没有南徐这个名称,那时候镇江的称呼应当是丹徒。这是从秦代建立而到民国仍然不变的县名,是唐润州和宋、元、明、清镇江府的治所。1917年,废镇江府,改丹徒县为镇江县。1949年,把镇江市区称镇江市,郊区称丹徒县。当然,唐代以后,也有文人把南徐作为镇江的别称。但是,这种别称用到三国时期是不适合的。

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小说,往往并非一人的作品,说书人也并不是历史学者,其中历史地理知识错误很多也可以理解。

与其他各州相类似,隋唐后,徐州也差不多成为如今地级市的规模。

从唐、宋、金、元、明都置徐州,辖境略有变化。

清雍正年间徐州升徐州府。

民国废府,称铜山县,但是一般人仍然称其为徐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1948年,徐州解放,因江苏南部尚未解放,徐州暂由山东省管辖。

1952年,徐州市划回江苏省,为省辖市。

如今江苏徐州市辖5个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是江苏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498514.html

上一篇:杂说九州(3)兖州
收藏 IP: 112.231.79.*| 热度|

18 钟茂初 张晓良 刘山亮 尤明庆 钟定胜 晏成和 崔锦华 冯培忠 史晓雷 刘进平 郑永军 王涛 钟炳 孔玲 白龙亮 程少堂 郭战胜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4 0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