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在AI时代学校教授知识不再重要了吗? 精选

已有 6631 次阅读 2025-2-26 07:27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在AI时代学校教授知识不再重要了吗?

近来,关于人工智能(AI)问题的讨论真是大热。人工智能能够做许多工作,深得大家的注意。

由于人工智能似乎能够懂得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够做各式各样的工作,有人便提出来这样的看法,在学校教学生这么多知识还有必要吗?或者说,学生还有必要学习这么多知识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看首先需要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在学校学习这些知识?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培养有知识的人?

我们在学校教给学生的这些知识,是多少年来人类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的认识。这些认识绝大多数不是现在刚刚得到的,而是经过多年的选择,现在被大家公认为正确的认识,而且是公认为正确认识中的精华部分。

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人类构造出他们处理世界上各种问题的思想。

一个人的行为,他对于某一个事情的处理,一般情况下,都与他对该事物的看法有关,而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在这方面的知识有关。

比如,古人遇到了久旱无雨,就会去向天神、龙王求雨。他之所以会去求雨,是因为他认为天神、龙王是控制是否可以下雨的,他关于雨的知识就是如此。今人知道了是否下雨是与天气条件即空气中的湿度、气温的变化等自然因素有关,他们就不会再去穿着蓑衣跪着向天神龙王求雨,而是采取各种办法或者加强浇灌,甚至在合适的时候朝云层喷洒可能致雨的化合物来人工造雨或人工增雨。这就与人们掌握的科学或技术的知识有关了。

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个人活着这个世界上,只要有动作,除了一些遗传下来本能的动作之外,都需要由他的思想决定。一个生活在现实世界上的人,他就时时刻刻需要作决定,小到说什么话,朝哪边走,吃什么东西做什么动作,大到关于工作、对于世事的看法,都与他的思想有关,一般情况下也都与他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有关。

我们的学校,就是要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具有适当的知识,是他们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如今世界上的知识,无穷无尽,一个人不可能都去学习,而真正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只是最重要、最精华也是最基础的一部分。如今我们在学校特别是中小学里教授的正是这最重要、最精华、最基础的部分。

例如我们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就是使人正确理解和对待物质世界的基础,有了这些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有正确处理物质世界问题的思想。

毫无疑问,如今已经开发出来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包含了这些基础知识,利用人工智能软件也能够很好地做关于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学校里仍然需要由教师作指导来教导学生进行这些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说,学校仍然需要教授这些知识,不过是借助人工智能这个途经罢了。

如果学校对于这些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础知识不加教授,说这些知识都可以去询问人工智能,学生或毕业生将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从人工智能那里学习些什么。遇到一个实际问题,也只能就事论事地询问,甚至听不懂看不懂人工智能的回答。只有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人才能够从人工智能那里得到有益的帮助。

人工智能只能是我们在学校教授知识的帮手,而不能作为可以在学校不用教授基础知识的理由。

有人说,学校里面的题目都可以由人工智能去完成,因此我们不必去做题了。必须弄清楚,我们在学校里各科需要做题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那门学科中教授的知识,懂得即理解那门学科中教授的道理。现在学生做那么多习题本来就不是如今学校中教学的必需,而是如今为了在各种选拔考试中得到更高的分数罢了。这是不适当的考试制度带来的错误做法,并不是学生不应当学习这些基础知识。

又有人说,人工智能都能够做论文了,在学校并不需要学这么多知识。这又是当前不正确的唯论文做法下得到的错误思想。目前的人工智能还不可能独立做出来真正有思想创新的论文,它仍然只是人们进行真正有创新性工作的辅助工具。而现在有人用人工智能软件做出来的所谓论文只能是一些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作弊产物。

即使将来在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以后,它也必须是在人们的控制下工作。我们不可以研究创造出脱离人们控制的任何技术成果,这是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的伦理问题。

有人说,我们在学校需要培养学生更高的素质,需要学生有批判性思维。这是非常正确的。学生需要有高水平的素质,需要有批判性思维,需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高水平的素质、批判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需要建立在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之上。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作基础,有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一句空话,他的文化及科学素质也不可能高。仅仅有些杂七杂八的知识不见得就有高的素质,而不掌握足够的知识则不可能有高的素质。

总而言之,不论技术的发展到什么地步,不论将来到什么时代,在学校总是需要教授必要的基础知识。一个高水平的人,必须具有高的知识水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474832.html

上一篇:教育平等与科举考试中的解额和冒籍
下一篇:容易误会的东和西(1)江西并非大江之西
收藏 IP: 39.64.246.*| 热度|

23 刘进平 王涛 许培扬 张学文 武夷山 冯兆东 孙颉 尤明庆 朱爱军 雒运强 史仍飞 崔锦华 李志林 汪运山 周忠浩 钟定胜 郑永军 钟炳 胡爱国 曾杰 宁利中 陆仲绩 guest6389962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