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
杂说幂与秃宝盖 精选
2023-5-15 08:22
阅读:16127

杂说幂与秃宝盖

任何读过初中的人对于幂字,都会有深刻的印象。在初中数学中,幂是指一个数自乘若干次的运算。例如,4×4,即4的2次方,也就是4的2次幂;5×5×5,即5的3次方,也称5的3次幂。幂次,就是自乘的次数;乘幂就是乘方等等。

我不知道现在的学校是什么时候学乘方运算以及这个幂字的。我学的时候是在初中,幂字过去有的书本上写作冪,它的古字是冖。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国正在“大跃进”,也还在文字简化,所以那时的代数书上写作冖。现在的规范字是幂,冪被称为异体字,冖被称为古字。

幂的本义是覆盖器物的方形布巾,作动词就是用布巾把器物覆盖起来。如下图所示

图999.jpg

如《仪礼·公食大夫礼》说:“簠有盖幂”(簠,音fu3,是古代祭祀时一种盛谷物的方形器皿)。《仪礼·既夕礼》说:“幂用疏布”。《周礼》中管理这种覆盖事务的吏人称“幂人”。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中有“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的句子。

不过,覆盖或盖东西的方巾这个意义上的幂字,现在用得非常少,基本上看不见了。现代的中文文献中,幂字基本上只在数学中用在乘幂、幂函数等处。

覆盖器物的方巾与数学中的乘幂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关系。这里要弄清楚一件事情,就是并非近现代科学家才想起来用幂来翻译power。幂就像乘积、方程等词语一样,都是我国古人就用在数学中的术语,如今只是扩充或修改了它的定义罢了。

在汉代的《九章算术》中,记载了计算矩形面积的方法。其卷一有这样一段:

“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答曰:一百六十八步。

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

魏晋年间的数学家刘徽对此注释说:“此积谓田幂。凡广从相乘谓之幂。”

田,在古代数学中表示平面形状。方田就是矩形。广,宽;从,即纵。

这里,需要说一点古文字知识,我们现在说“积”,已经条件反射式地认为是乘积。但是,在古人那里,积的本义只是聚集的意思。“积步”,从本义说,是步的聚集。

而刘徽提出了“幂”,那就是现代数学中“面积”的概念。田幂就是平面形状的面积。幂是方巾,提出用一块块方巾来表示面积对于用长度来表示面积,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暅提出了计算体积的原理:两个高度相同的物体,“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里的幂也是面积的意思。幂势两个字直译是指两个物体中截面面积的变化形势,意译则是指两个物体中等高的截面面积。两个物体中相应的截面面积相同,这两个物体的体积也相等,这里是有点近代数学中积分的味道了。

所以,中国传统数学中的幂是面积的意思,是平方的意思,也就是长度的二次方的意思。

我们现在用幂来表示乘方,二次方就是二次幂,三次方就是三次幂等等,这里的用词用字,“方”与“幂”仍然是对应的。因为从它们的本义上来说,幂就是方的面积。现代数学只是把幂和方的这个二次,扩充到了多次,再把次数由整数扩充到实数,再扩充到复数,如此等等。

所以,幂是我国古代数学流传下来的术语,不弄清楚这一点,就可能会望文生义、胡乱猜测。

作为覆盖的幂字,还有一种写法,那就是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幎,“其字亦作幂”。《吕氏春秋知化》:“夫差將死曰:‘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見子胥於地下!’乃为幎以冒面而死。

冖,俗称“秃宝盖”。与宝盖头宀不同,含宀的字与房子有关,含冖的字则与覆盖有关。

下面看几个含冖的如今还常用的字:冥、冤、冠、冒。

冥,本义是幽暗、昏暗。既然日都在覆盖之下,当然是幽暗了。扬雄《太玄·玄文》:“冥者,明之藏也。”《汉书·五行志》:“夷伯,世大夫,正昼雷,其庙独冥。”冥引申为深奥,深沉。如成语冥思苦想。又如杜牧《阿房宫赋》有句子:“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冥引申为愚昧、不明事理。如成语“冥頑不灵”。冥又称人死后进入的世界。如冥界、冥府、冥婚、冥寿等。

冤,从冖从兔。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所以冤字的本义为屈缩、不舒展。引申为冤屈,现在多用此引申义,如冤狱、冤案、申冤等。有时候也用在比较轻如上当受骗这一类含义上,例如冤大头、花冤枉钱。也引申为仇恨,如冤家、冤孽等。

冠,从冖从元从寸。元,就是头;寸,就是手。冠这个字的组成是用手拿巾把头盖住,所以它冠就是如今的帽子。用《说文解字》的话:“弁冕之总名也”。怒发冲冠、衣冠楚楚等都是如今常用的词语。

要注意的是冠字的读音。冠作帽子或类似帽子的物体解时,如在鸡冠、桂冠、冠状动脉这些词语中,都读阴平声,guan1。

作动词戴帽子如沐猴而冠以及超过别人做第一名时,如在勇冠三军、冠军等词汇中,则读去声,guan4。

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要举行成人礼,叫做冠礼。冠礼的冠,是加冠的意思,也读去声。《礼记.曲礼》说:“二十曰弱冠。”所以后世把二十岁称弱冠之年。唐代孔颖达这样解释:“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论语》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冒,从冃从目。这就需要先说冃(音mao4)。冃从冖从二,冖是覆盖的巾,二表示装饰物。所以冃就是戴在头上的帽子,或称“头衣”。

《说文解字》说冒字的本义是“蒙而前也”。这是一个会意字,段玉裁注解说,“冃目者,若无所见也。”把眼睛盖上,好像什么也看不见还向前,这就是“蒙而前”。“引伸之,有所干犯而不顧”,如冒犯,冒险等。

冒又假借为冃,就是“头衣”。后来,在“头衣”这个意义上,冃和冒都写为帽,而冃字基本上不用了,冒则多作冒烟、冒火、冒犯、冒险等。

与冃有关的常用字有冕、胄等。

冕是很正式的头衣(帽子),很漂亮,所以有成语冠冕堂皇。

胄,就是兜鍪,也就是头盔。古代的武士“甲胄在身”,甲是铠甲,胄就是头盔。

还有一些字如蒙、学(學)、觉(覺)、荧营等(熒營等)中,冖都是覆盖的意思。

有些现在写为有冖的字,过去并不含冖。在写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后来写成了秃宝盖冖。

“写”就是一个例子。写是简化字,其繁体字是寫,系根据其草字简化。

冗,原来写作宂,后来就把一点写丟了。一个人(儿)在房子里,无所事事,表示闲散的,多余无用的。如冗人、冗员、冗赘等。冗长是多余,过长的。由于多余的事情太多,冗务缠身,因此引起繁忙。拨冗就有在忙中抽出时间段意思,往往作请人办事时的客套话。

军,繁体字是軍,篆字从勹从車。勹是包,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军的本义是围成营垒。在篆字隶化时把軍写成了宝盖头或秃宝盖冖。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38801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