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向学校报告其毕业后去向的义务吗?
据《科学网·新闻》报道:教育部要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弄虚作假。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日前发出的“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近期集中开展自查,严格审核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材料,提出坚决杜绝虚假签约、被就业,以及就业率掺水、造假等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就业统计工作真实准确。
要求统计数字真实,这是做统计工作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这是毫无疑问的。某些高等学校让学生虚假签约、伪造或虚扩就业率的做法,当然是完全错误的,人们应当强烈谴责这种恶劣的行径。
但是,我想起了一个与此相关却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问题:学生有把自己毕业后的可能去向报告学校的义务吗?
高等学校是教育单位,它的任务只是负责对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教育,并没有权力更没有义务去管理学生在毕业以后的事务。学生在毕业之前,没有义务告诉学校他毕业后可能的去向,在毕业之后,更没有义务向学校报告他的状况,是在继续学习还是就业工作或是待业。学校也没有权利要求学生把他在毕业后的事业安排必须向学校做汇报。
大学生不是傻瓜,他对于自己的就业问题,比学校领导或辅导员上心得多。劝学生签约找工作,与当初劝农民“不误农时、及时种地”一样愚蠢、一样的做无用功、一样的摆花架子。
当然,学校可以询问学生毕业后的可能去向。对此,学生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回答或不回答都是学生的权利。也正在于此,个别高等学校把学生的就业倾向与学生是否毕业挂钩(例如不签约就扣发毕业证)是完全荒谬的,可以说是侵犯学生权利的严重的违法行为。
但是,既然学生可以不告诉学校自己毕业后的去向,如果真正维护了学生的这个权利,那么,要求学校公布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本身就是一件让学校做不到的事情,更不用说还一定要“准确”。
更进一步说,学校公布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学校的招生是密切相关的。学校公布毕业生的就业率,有为招生做广告的嫌疑,是与学校的利益相关的。也正因为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学校的利益相关,学校主动上报或公布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从理论上说就是不可相信的。无论学校怎样声明其统计数字如何“真实准确”,人们都有理由怀疑其弄虚作假。
要求学校准确上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囿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由国家制定分配计划,由国家安排工作,学生没有自主找工作的权利。如果毕业生不服从国家分配,那就会失去工作。在那种情况下,学校和教育行政当局当然完全可以准确地知道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现在,学生是自主寻找工作。他可以立即参加工作,也可以推迟工作,或者继续学习,也可以出国,或者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做(这也是他的权利)。要求学生在没有毕业的情况下就向学校报告他将来的去向,是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何况有些学生自己也不知道毕业后将作何选择呢,你如何让学校准确地上报学生毕业后的状况?
还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与单位签了约,可是一到实际工作时,发现与自己的想象差的很远,于是干不几天就离开了,甚至一到那里就离开了。
因此,即使学校在学生毕业前所做的统计是多么“真实准确”,这种统计数字离开真实的情况还会有相当大的距离。也就是说。很多“真实准确”的统计数字并不是有用的,很有可能的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我看,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应当由有关专业调查单位作独立的抽样调查统计。这种独立的抽样调查统计,虽然看上去不那么“全面”,实际上更科学、更真实。
现在由学校作毕业生去向的调查统计,对于学校来说实际上是做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上面已经说过,从理论上说学校统计的就业率就是不可相信的)。如果学校不需要公布或上报对毕业生的去向的统计,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解放”了学校,使得学校能够集中力量去做学校应当做得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岂不是更好。
人们的思想要与时俱进,计划经济离开我们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人们的很多思想、很多习惯、特别是很多工作规程却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延续下来的水平上,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24221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