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并” 精选

已有 10867 次阅读 2020-4-5 08:33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并州, 太原, 合并, 並立, 偏旁

杂说“并”

并是最常用的字之一,任何一个小学生都认识,都会用,似乎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我估计大多数人看了本文还是多少会有一些收获的。

先说读音,并字一般的读音都是bing4,去声。

太原市的简称是并,这是因为太原那个地古称并州。杜甫有著名的诗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那是诗圣赞扬王宰山水画的一首诗的最后两句。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杜诗的鼓励,并州剪刀现在成了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并州和太原简称并这个意义上,并的读音是bing1,阴平。

并州是传说中的九州之一。也正因为九州不是真实的行政区划,所以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九州名称并不相同。《尚书·禹贡》所说的九州中并没有并州,但是《周礼·职方》则有:“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余祁。”这里的中心出发点,是东周天子所在之处洛邑,并州在其正北方。恒山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昭余祁则在今山西省平遥西南。

真实的并州区划要到汉代才有,它是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区约当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地。东汉并州治晋阳县(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隋代称太原),辖境扩大,包括有今山西省大部、陕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三国后辖境渐小。

三国后期,摇摇欲坠的曹魏朝廷以并州晋阳为中心的大片领土封司马昭为晋公,进而为晋王。最后,司马氏取代了曹魏政权,史称晋代。

    由于并州又是李渊、李世民父子的“龙兴”之地,李唐王朝不断对并州晋阳进行扩建,其行政级别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唐高宗武德元年(618年)于并州晋阳置太原总管府,七年改为太原大都督府。贞观时督并、汾、箕、岚四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中部地。唐睿宗时督泽、潞、汾、箕、岚、忻、代、朔、蔚九州。辖境扩至今山西省大部分地。唐玄宗开元年间又改为北都太原府。

    唐代以后,“五代”的中间三个朝代,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十国”中的北汉都在并州晋阳起事称帝。

    到北宋,宋太宗赵光义认为,从晋代到唐代,直到五代,晋阳出了这么多皇帝,怕以后晋阳再出什么人自称"真龙天子",降诏焚毁晋阳城。随后,又下令引汾水、晋水灌晋阳城废墟,使得历史名城晋阳城,在地面上成为一片空白。

    晋阳城被销毁了,但是,那一带毕竟需要一所管理的城池,于是就在原来晋阳城以北约45公里处,建筑了一座规模较小的城池,作为并州的州治。70多年后,改并州为太原府,作为“河东路”的治所,以后那里一直称太原了。至此,并州成为了历史名称,被作为太原的别称。

    从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立十三刺史部,到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改并州为太原府,作为有案可稽的行政区划,并州存在的跨度达1164年之久。

现在的并字,实际上是三个读音相同、意思相近的字,“整理异体”的结果。这三个字是:并、並、併,其中並字还可以写为竝。

先看并字的演化过程:

这是一个会意字。字形像在腿部把两个人连绑在一起,本义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并成一个。引申表示一并、一同。

我们现在常用并拢、合并、兼并、并吞等词。司法上的“并案办理”,数学上用到合并同类项,量子力学上用的简并态等等都是从这个并出来的。

总之,并字的初义是合,合并。

再看並字的演化:

这也是一个会意字。从二立,从二人并排站立会意。本义为并列、并行。隶化、楷化后作“並”。但是也有比较保守的使用者仍然写作竝。

说文》:“竝,併也。”又说:“併,竝也。”就把竝、併两个字一样看待了。两个人合并在一起就是竝、並。

在《论语·宪问》中,孔子评价一个年轻人:“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並行也。”(我看见他(毫不谦逊)地坐在位子上,又与长辈们并肩而行)这里的“並”就是用的本义。

由並列引申为相等、对等、匹敌。如並驾齐驱;工业与农业並重、工作与学习並重等等。

用作副词,表示同时、一起、同等、都等义。如《桃花源记》:“黄发垂髫並怡然自乐。”《世说新语·言语》:“二人並有愧色。”又放在否定词前以加强否定语气,如“並不太热”、“並非如此”。

又用作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如“学习並讨论”、“同意並支持”。连接两个子句的连词,並且。

并是合并,並是並立,旁靠。在过去的著作中,并和並大致是这样分开的,但有时候也常常混用。而併字用得较少,往往只用于合併等词。

如今汉字整理时,“竝(並)”、“併”均作为“并”的异体字被淘汰,只剩下一个并。在古文献中,“並”与“并”,还有“併”,或通或分,关系复杂。专家们说,类似的情况仍需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整理。

如果说,并与並现在已经合并了,了解它们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现代汉语用处并不显著,那么,了解它们的字义,对于理解以它们为偏旁的字,还是会有益处的。

以并为偏旁的字不少,除了表音之外,也大都有“合并”的含义。

如,饼,本义是用蒸、煮、烤等方法做熟的面食,并没有形状的限制。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饼,并也。溲(用水调和)面使合并也。”古代只要是合面后所做的食品都称饼,如生了孩子请亲朋好友吃的面条一类的称汤饼,武大郎蒸出来的“炊饼”(实际上就是如今的馒头)等。后世专指用面粉制成的扁形食品。比喻引申为饼状物体,如现在体育运动器材铁饼。

拼,就是把几块小的东西合并起来,拼凑,拼版,拼音,都是合起来。

骿,就是骨头合起来了。古人传说晋文公的肋骨是合并在一起的,他逃难的时候到了曹国,曹共公趁他洗澡的时候去偷看。《国语·晋语四》记载说:“闻其骿胁”。骈胁就是肋骨合在一起。

骈,是两匹马合力拉车。有时候假借骿,同样记载晋文公骿胁,《左传》就用骈胁。《庄子》有一篇,标题就是《骈拇》,骈拇就是大拇指与食指并在一起的疾病。文章中说:“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

胼,手掌或脚底所生的老茧,也就是胼胝。古人认为是皮肉合并在一起

姘,男女私合称姘。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汉律:齐民与妻婢奸曰姘。高(诱)注淮南(子)曰:齐民、凡人齐於民也。礼:士有妾,庶人不得有妾。故平等之民与妻婢私合名之曰姘,有罚。此姘取合并之义。

屏,有屏蔽、排除等义。尸是屋字的减省,并是两个人合在一起。这个字表示两个人合在一起站在屋子门口,因而有排除之义,两个人站在门口,又有不让别人看,故而有屏蔽的意思。

瓶,是一种汲水的瓦器,就像南方人所用的“吊桶”,不过口小肚子大。过去也写作缾,从缶从并。有人认为这里的并是屏字的减省,有屏蔽、遮住一部分的意思。口被遮住一部分的瓦器,就是瓶。考虑到瓶的制作与饼的制作原理是相似的,所以形成这个字的原则与饼相似,不过合起来的不是面粉,而是泥土,然后烧制而成。

这些以并为音旁的字,并字旁实际上都有合并的意思。

以並为偏旁的字很少,我能够找到的就两个,普和碰。

普,过去也写作暜,是形声字。《说文》:“暜,日无色也。从日,从竝。”清代著名文字学家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这样解释:“暜。竝者,旁也。旁者,云旁溥也。今隶作普。”他解释並就是旁,这是並字的本义(两个人並立)。“日无色”这个本义现在没有人用了,如今人们所用的普遍”、“溥大”、“普通”之义的“普”,实际上都是“溥”字的假借。

碰,碰撞、相撞,过去也写作掽。无论是碰还是掽,都是产生得很晚的字。明代以前的字书上都没有碰、掽这两个字。清初的《康熙字典》也只收录了掽。相碰,必须先靠近,这里的並还是有在“旁边”的意思。

从偏旁来看字义,对于我们了解一系列字,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226920.html

上一篇:我们对于“勤洗手”需要有新的认识
下一篇:猜谜语与做研究
收藏 IP: 112.232.160.*| 热度|

14 武夷山 陈有鑑 黄永义 郑永军 刁承泰 王安良 李学宽 吴斌 王汉森 杜占池 徐耀 刘炜 贺玖成 刘光银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