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
审稿人强制作者引用自己团队文献的套路 精选
2024-4-29 10:04
阅读:3619

        对于广大科研人员来说,自己的论文被更多同行引用、被知名学者引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正面引用、被行内国际知名学者单列引用,增加论文总引用次数和高被引论文数量,逐渐或者突然成为高被引学者都是非常愉悦的事情。从科技文献引用的方式来看,主要分为泛引和单引(单列引用),泛引就是把你的论文以[1-10]的形式一笔带过,不单独介绍你的论文的意义和方法,这种引用通常就是凑参考文献数量的,即你的论文贡献隐藏在诸多文献之中,无法区别。从科技文献引用规范来看,原则上同类参考文献的引用一次不能超过5个,如果超过5个那么就要摘出来几个简单评价下,避免出现参考文献[1-30]的情形,即要对个别重要的参考文献进行单引,附加简短的评价。从引用的影响来看,主要分为正面引用和负面引用,正面引用一般强调某一篇参考文献的科学价值和方法论的引领性,负面引用一般指出某一篇论文的结论和方法论的不足,从而强调作者在新的稿件里的研究动机和方法改进的意义等。多数科研人员是非常介意别人对自己此前发表论文给予负面评价的,所以多数人在负面评价别人稿件的时候都表述的比较委婉。无论正面引用还是负面引用都能增加论文引用次数,甚至会把某一篇结果错误的论文推举成ESI高被引和热点论文。

       从引用来源来看,主要分为主动引用和被动引用。

       主动引用一般是某一篇论文具有代表性,所以广大科研人员都自发引用这篇论文。实际上主动引用的原因可能非常复杂,如为了确保稿件完整性,稿件作者一般会随机在谷歌学术按照关键词搜索几篇相关论文来凑参考文献的数量、或者稿件作者只偏向引用自己朋友或者结盟团队的论文、或者是为了攀附某个重要团队就在自己多篇论文里通过引用关联让“大牛团队”关注自己的科研进展,客观来说,对于还在成长期的青年科研人员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被动引用很多时候就是被迫的,或者说被审稿人或者编辑强加的。我最近在处理一大批关于非线性波Solitons的稿件时就发现一些问题。一些出版社和期刊编辑部为了预防审稿人故意推销自己的论文,实现自我提升,对审稿人的意见会进行审查和编辑,不允许审稿人在给作者的意见栏目里填写任何参考文献。一些期刊编辑则在审查审稿人意见的时候删除审稿人列出的参考文献,或者在裁决邮件里以editor comments的方式告诫作者不要引用审稿人列出的不相关文献,否则拒稿。如果审稿人批量提供了某些参考文献让作者来引用,并要求添加在稿件的引言里面,那么显然是有问题的,审稿人提供的意见的可靠性必然有问题。近期我裁决的一批孤立子的稿件发现所有审稿人都快速返回审稿意见,稿件意见都是非常正面,多数审稿人都列出几篇参考文献要求作者引用,显然这些审稿人提供的意见都是可疑的,作为终审编辑不得不增加更多审稿人,甚至一度怀疑这个版块的作者和审稿人已经达成了默契,企图架空责任编辑。但从实际权限来说,审稿人的意见都是仅供参考,学术编辑和终审编辑有权废弃这些审稿意见并做出拒稿的决定。

     鉴于多数期刊编辑都非常排斥审稿人列出引用文献,一些审稿人开始琢磨新的套路,那就是审稿人结盟了,这些都是逃不出学术编辑的火眼金睛。此前一些审稿人列出的参考文献全部都是自己团对的,难怪作者修改稿件的时候从这些列出的参考文献的共同作者就推测出审稿人的身份信息,这种方式无疑是审稿人自我公开信息,显然是违反学术规范的。在编辑部命令禁止审稿人推荐和罗列参考文献的情况下,一些审稿人开始搞变通,比如列出5篇参考文献,里面有自己团队的2篇,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在实际处理稿件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审稿人张三所推荐的6篇参考文献全部是李四的,这些参考文献根本没有发现一篇署名张三,而审稿人王五推荐的5篇参考文献都是奔波儿灞团队的,审稿人霸波尔奔推荐的4篇参考文献却是张三团队的,这种神操作初看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细思极恐,原来这些团队可能早已达成了默契,在各种期刊审稿过程中只推荐对方团队的论文,绝不列出自己团队的文献,这对学术编辑和作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当然,多数期刊学术编辑在裁决稿件的时候,如果审稿人推荐引用的参考文献比较多,原则上1-3篇,那么还是会仔细审查的,毕竟学术圈就那么大,大数据技术更厉害,总会发现可疑之处的。

      从客观实际情况来看,一个领域同类相似研究论文非常多,在完成一篇新的稿件时,如何引用,引用哪个团队的相关论文一方面具有随机性,一方面也是取决于作者的写作习惯。作为科研人员,如果要增加自己的论文引用,除了提高论文质量外、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和学术网站要积极展示自己团队的重要成果,要求编辑部把自己新发表的论文推送给国内外相关主要团队和同行。的确,一些作者的稿件引言写的非常不好、参考文献没有覆盖这个领域的主要论文、甚至参考文献非常少或者故意漏掉一些关键参考文献。如果审稿人发现了这个问题,可以在提交审稿意见的时候指出这些,把需要作者对比说明的参考文献单独填写在给编辑的那个栏目里,让学术编辑来判断和裁决,如果理由充分,学术编辑和终审编辑也是会采纳的,那么这种情况下由学术编辑推送给作者的参考文献是合理的。当然,不同期刊的学术编辑良莠不齐,也有一些期刊学术编辑会让作者引用自己的论文,那么适当引用1-2篇即可,任何一篇稿件集中引用了某个团队的论文,一旦发表都是可以发现端倪的,也会被同行耻笑,参考文献的数量和分布度要合理,避免集中引用某个团队或科研人员的文献,同一作者的不同论文,参考文献要避免大面积重复,不断更新和引用最相关的最新的参考文献也是非常必要的。

     每一篇稿件,客观引用,如实引用都反映了作者的严谨态度,多读文献多追踪这个领域的进展,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才能在撰写稿件的时候避免文献引用出现偏差,参考文献具有完整性,才能为稿件赢得修改和录用的机会。反过来,参考文献的正确和准确引用也会被参考文献作者反向追踪,引起关注和互动,进而扩大自己团队影响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980-143192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