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中國甘肃省古天水县(今麦积区)麦积山佛教石窟。所謂中国四大石窟,即敦煌莫高窟(1987年世遺)、洛阳龙门石窟(2000年世遺)、大同云冈石窟(2001年世遺)。这学期末曾经陪一位学术前辈C先生参观了麦积山石窟,和其他懂得文化底蕴的游客一样,了解了麦积山石窟文化历史和参观石窟遗迹后C先生自己制作了浏览图给我们分享。此前以为是小地方小景点却没想到麦积山石窟文化让人震撼,感慨此前没了解到这个遗迹,媒体平台介绍不够热度。
西北旅游行,出发在兰州。以兰州为中心辐射的西北旅游带在一带一路下正在引发全国和全世界游客的关注。很多人知道青海的塔尔寺和青海湖,却很少知道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张掖的丹霞地貌等。四大石窟中三个都申请入遗,文化历史得到世界的关注,也给当地的旅游业等带来了巨大的红利。当年甘肃地区经济不足,没有在申遗方面造势和宣传而已。
当然,现在到了节假日,旅游景点到处都是人,很多人感叹不是为了看景就是看人头和刷朋友圈,表明自己可以潇洒的去旅游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反倒是那些不被宣传的旅游景点因为游客少,让游客们真正感受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藏品。另一方面,游客少了,虽然门票等附加性收入少了,但对当地的污染和交通压力也减少了。
有道是,受其利必然受其害。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接近收尾,小木虫上的小道消息满天飞,基本以抱怨忐忑的为主,毕竟得到小道正面消息的都偷着乐去了。有些学部已经对优青和杰青等人才项目组织了答辩审核,基金委也及时抛出声明,倡议各个部门不要把人才类项目错误用于其他领域的评价和待遇挂钩等。显然,基金委也意识到目前的人才基金项目被多数单位给用歪了。其本质在于这样的资助项目比例太少了,所以显得珍贵。其实嘛,就是比普通项目多一些经费,让某些人拿更多的经费去搞研究嘛。能得到资助的最多是相对水平高,没得到的也有更高水平的嘛。如果把拿到经费额度多作为标杆去等同于学术水平和贡献大,那就是一个荒唐的笑话。如果以为给了钱就能真正创造出大成果,如诺奖级的成果,那么全世界诺奖最多的应该是我们国家了。
和几个哥们闲聊说起荣誉和名气问题,询问他为什么只申请地区而不申请面上,杰青等品牌项目。一伙伴调侃到,青年,地区,面上都是给的人民币,差别在于经费多少而已,最终都是为了资助自己科研构想和计划的验证而已,都是人民币没什么差别。选好了课题内容认真写好研究计划,随便选几篇代表作上去,别搞那么多代表作(现在不是流行10篇代表作嘛),以前急于展现自己把自己发表的论文一股脑全展现,估计刺激到了评委反而没拿到,现在学得低调了,反而申请基金命中率很高了。
低调的是高人啊。
随后继续扯为什么要低调的问题。这道理和旅游景点的文化宣传差不多。
你的科研战绩和成果多了吧,那你就不得不去申请青年,地区,面上,杰青,长江,重点,重大项目。另外你还得申请行业大奖,省部级科技奖,国家级大奖。你不申请就显得你徒有虚名,要么就是论文灌水和论文批发机器人。这种逐级加码的目标任务不可能每次都顺利过关啊,过了一关还有一关,一方面会让自己身心疲惫,头顶的毛发要么越来越少或者越来越白,饭局和应酬也越来越多,当然,运气好,知名度也会越来越大,挑战也更大。学术圈没有平原,学科分类也多,目前倡导的交叉新兴学科推崇学科大融合,全面发展。名气大了,到处被邀请做报告和讲座的频次也就多了,既然人家把你当菩萨一样供着,你就得发挥神通给他们赐福啊,关键自己不是真菩萨啊,这就难了。如今有诉求的人太多了,菩萨也忙不过来的。聪明一点应邀(硬要)一次就好,多请2次,估计和程咬金三板斧一样露馅了。
最终挖坑埋了自己而已,多收了三五斗而已。
最后来两张麦积山石窟的图片给大家分享下。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980-111925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