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
赏赐教授头衔是激励还是浮夸?
2018-5-25 15:38
阅读:5111

       最近微信群被一则关于国内高校90后聘任教授岗位的消息刷屏,国内某些大学频繁爆出90后因为科研战绩好就给教授职称的报道,还有热心网友把这批年轻的教授的资料搜集出来给年轻人打鸡血。难怪有一些研究生感叹自己犹如loser,别人90后都当教授和博导了,自己却为1篇论文能否毕业还发愁,人跟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年轻人发现了重要成果并在牛刊上发表,需要肯定和鼓励是必须的,但任性的给予教授职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长官意志和对职称晋升制度的误解甚至践踏。大学里的职级体系主要有四种,

1)职员和管理岗位体系:科员,科级干部,处级干部;

2)研究员系列体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3)工程系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工程师;

4)教授系列: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研究员系列基本是参考了科学院和研究所的聘任模式,因为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在中科院大学创办之前主要侧重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基本也是集中授课。

工程师系列以前主要针对实验员岗位,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正高级教授工程师岗位,算是国情下的产物。

教授系列的职称晋升还是非常严格的,其中重要的因素在于参与本科生教学环节,完成一定学时的本科教学任务并通过教学督导的审查。对于社会人员如果不能区分研究员和教授系列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大学里的工作人员甚至管理部门不能正确对待这个差异性就不恰当了。对于省属学校职称晋升都要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即使科研战绩非常突出,不到年限也要严格遵守职称破格的有关规定。

     实际上,频繁爆出科研明星教授的往往是那些重点院校,只要你在牛逼期刊发表了论文就可以赏你一个教授岗位。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些单位的任性和功利性,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炒作来引起轰动效应。这实际上对于那些潜心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职人员极度不尊重,更会催生年轻人的冒进和功利心。

     鉴于目前的薪酬体系往往和职称挂钩,为什么不给这些科研战绩突出的90后特聘研究员职位而非要给教授职位?不知道这些聘任教授职位的90后学术明星是否通过了本科教学督导?

   任性地赏赐学术90后明星教授职称只能催生更大影响因子为重的竞赛,加剧浮夸和功利化科研。

   科学研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科研队伍,不恰当的擢升科研战绩好的青年研究人员可能会产生复杂的不可预料的负面作用。历经全方位的磨炼是晋升教授的必要环节,海外华人的职称都是一步一步晋升的,遵守业界的规矩很重要。

   如果非要给这些年轻学术明星待遇,不妨给他们特聘研究员职位,多发奖金,多提供科研经费,如果主管部门高兴,可以直接赏给正处或以上待遇嘛,不要拿教授职位来赏赐嘛!教授职位应该有教授职位的尊重和含金量。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980-111571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