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
选对学术编辑和责任编辑多么重要 精选
2018-5-2 22:51
阅读:20039

       公开评审的期刊都会为每个稿件指定一个学术编辑或者责任编辑来评估稿件质量,通过了学术编辑的初审然后就是外审同行专家进一步评估,等返回了规定的有效审稿意见(一般至少2份)后学术编辑会评估审稿人的审稿意见是否可靠,然后再做出推荐和裁决。

      很多时候不少作者只关注审稿人提出的意见而忽略了责任编辑提出的意见,甚至不认真阅读完编辑部发给作者修改稿件的完整邮件,这样的话导致稿件修改不充分,容易被拒稿。

      不同的学术编辑学术背景和知识面不一样,掌握的审稿人数据库和信息量也不一样,偏好差别也很大,有些学术编辑比较友好,一般有耐心给作者修改机会,有些学术编辑很苛刻,会直接拒掉一些稿件不送审,或者比较拖拉墨迹,比如出现一个负面意见就粗暴拒稿等。

     不过,投稿过程中注意一些细节可能会增加获得修改的机会。

1)经常浏览作者偏好期刊的编委会,特别是学术编辑的具体研究领域,近期发表的文章。投稿的时候在EM系统选择和自己稿件内容最接近的学术编辑。如果期刊EM投稿系统不能选择编辑,那么在投稿信cover letter里可以和建议审稿人一样请求主编指定某些学术编辑来处理自己的投稿。

2)认真阅读学术编辑返回的审稿报告和通知。有些期刊会在给作者的修改通知中显示责任编辑和学术编辑的名字,那么作者要注意学术编辑附加的修改建议,也要注意学术编辑的名字。那么在提交修改稿的时候在修改答复里要准确称呼处理自己稿件的学术编辑。如果是张三编辑处理了你的稿件,你在修改答复里却称呼的是李四编辑,那么就太不认真了。

3)准确称呼处理自己稿件的学术编辑防止修改稿被更换了学术编辑。更换学术编辑一般可能存在以下原因,原来负责该稿件的学术编辑不能继续处理该稿件,比如生病或者外出度假等。或者主编和管理编辑喝酒喝大了把稿件号码相近的修改稿指派给新的学术编辑了。如果在修改答复中有明确的称谓,那么主编再分配修改稿的时候会注意防止出现这样的乌龙事件。我曾经处理了一些稿件退回作者修改却再也等不到了,除了个别撤稿的,竟然有一些修改稿件没再分配回来给我,经过其他编辑处理给录用发表了。我也遇到一些稿件,第一轮评审不是我处理,修改稿却莫名其妙分配给我,估计是管理编辑喝醉了。

4)和同行多交流沟通,不要选择那些不活跃的且苛刻的学术编辑。

相关专题:投稿与审稿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980-111204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