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沐
女学者的伴侣 精选
2012-7-30 21:52
阅读:10362
标签:婚姻, 家庭, 女科学家, 女性主义, 女学者

 昨天在某人的电脑包里翻到一本《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因为只是随手翻翻,所以只看了目录和后记。后记的最后一段话亮了:“我要将我的书献给我的先生和女儿。我的先生**虽然工科出身,但我研究什么课题,他便对什么课题感兴趣,为我购置、复制大量有关文献,更重要的是他在精神上参与了我的写作。他是本书的第一读者,他曾通宵阅读,及时予我批评意见。我的年幼的女儿,过早懂得不干预大人的工作……”

 

 

呵呵,这段话的三观真是太闪亮了,让那些纠结于“到底要家庭还是要事业”的学术女们看到了两全齐美的希望。

 

 

从小到大,总是被灌输了太多“性别决定论”,诸如“女生的理科成绩的确是要弱一些”;“女生到了高中之后成绩是会倒退一些”;“女生就算考上了好大学,思路也比男生窄一些”;“女生就算考研时分数不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男生差一些”;“女生就算博士期间和男生的工作量相似,用人单位也会优先考虑男生,因为女人生孩子之后就会把更多精力用在家庭上”;“女人就算拥有了一个作科研的职位,她的发展前景也比男人要弱得多……”我列举这些,并不是想认同或者反驳。我只是觉得,有些事情,即使是“正确”的,也不一定值得众口一词地重复——因为“众口一词”本身就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更何况,哪有完全“正确”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呈现一些另类的例子,或许更有意义(所谓“另类”也未必准确,因为这些例子似乎也不算少)。

 

 

几年前,通过朋友的博客链接,我被一位女生的博客吸引。像看小说一样,从她04年的博客一直追到今年。她大学是学医,但是“受不了医学对人体的描述方式”,所以就到广播电台兼职。毕业后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在业内表现不错,经常能够接一些“大课”。在此期间她对哲学产生兴趣——就是找到了那种“觉得别的事情都索然无味,只有这件事让我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感觉,继而她考取了某名校的哲学专业。然后,就去法国留学了,读哲学博士……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1)她写的东西真的很“硬”。她随手写下的文字,就是对我智力和阅读能力的双重挑战。但她同时也是一个不缺乏世俗趣味的人,且不自觉地就能启发别人(我这个哲学盲,就是通过她的博客,才对陈嘉映的书产生兴趣)。2)她的理想就是“在高校里当哲学教授,下半辈子从事纯粹的空想的生活”。

 

 

还有一个例子是版纳园的一位女生。她是实验室动物,似乎唯一的乐趣就是搞科研。博士期间发了n多文章。她生活能力差,从来不喜欢逛街。不过,幸运的是,她有一个很爱她的男友。每次那男生来看她,就给她带来些新衣服,叮嘱她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因为他知道她自己对这类事情不感兴趣。

 

 

这位男生是怎样想的?昨天在豆瓣上看到一段话,是一位男生写的,或许能够代表这一类男生的心声吧:“所以,我拒绝找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女人。我希望她能有她自己的‘志业’(注意不是职业),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受男人、孩子、父母等一切外界势力的影响,她能够独立地经营好它。当她全力以赴,心无旁骛的时候,我会主动承担起家务劳动,做一个她背后的小男人,一个心甘情愿、甘之如饴、自得其乐的小男人,默默地看她找到自己,赢得认可,获得内心世界充实之为美的大光辉。以鄙人这生锈的小脑瓜子想来,这可能才是爱吧。爱一个女人,就应该做她的朋友,帮助她解放她自己(并同时解放自己);而不是掌控她,让她做一个你背后的小女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沐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9193-59742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