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安全博客 Behavioral Safety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eg66 行为安全-用科学方法长效地解决“违章行为”

博文

关于安全学科的内涵、边界、管理性和工程性等

已有 4468 次阅读 2013-12-5 11:46 |个人分类: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边界, 安全学科, 内涵等

 

关于安全学科的内涵、边界、管理性和工程性等

 

一、关于学科及安全学科的分类根据

GB/T 13745-1992学科分类的依据是“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本质属性或者特征、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学科的研究目的与目标”。

这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派生来源的含义基本明确,但是学科的本质属性,我还真不知道指的是什么。

对安全学科来说,研究对象,明确地说是“事故”,其他说法都不那么明确,自然也就不实用;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应急的实质也是预防)”,这个也十分明确;学科的研究方法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法,原因是安全学科是综合学科,这在GB/T13745-1992已经指出,“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管理学三个一级学科(群)属于综合学科,列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如果上面说的本质属性就是学科属性的含义,那么安全学科的属性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行业横断”,是综合学科。

派生来源,可以说比较早来自矿业,可能最早人们认为安全问题只有矿业存在,所以原来安全学科是矿业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后来发现化工、交通、电力、核等行业安全安全问题也很严重,安全学科的面才扩大了。所以全面地说,安全学科(的内容)来自于各个学科,因为它与各个学科都有交叉。怎么来的呢?是把各个学科解决各个行业的事故预防问题的研究内容拿出来组成了安全学科,不是解决事故预防问题的部分没到安全学科里面来。


二、关于安全学科的边界

以安全学科的研究目的(事故预防)为研究目的的研究或者学问,是安全学科,否则不是。这个边界应该是很清楚的。

有观点以为安全学科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边界,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和采矿、交通、食品、计算机、核能等很多学科都有交叉,边界不清。我也认为应该有个边界,但是这个边界,并不是用线条圈起来的以圆圈或者其他形状为界的固定范围,而是从研究目的来看的,即上面所说的“以事故预防为目的的研究或者学问是安全学科,否则不是”,这就是边界。试想,其他学科有可用几何图形描述的边界线吗?事实上也是没有的。当然安全学科中的一些内容看起来别的学科中也有,但是那些都不是以安全为目的的,一旦加上以安全为目的,别的学科中就没有了。所以要说本质属性,“预防事故”应该就是安全学科的本质属性!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现实中,一旦出了事故,虽然也责备别人,但是人们主要责备安全科学家:“你们都研究什么了?”再说,搞安全的人,不以预防事故为目的,那以什么为研究目的呢?恐怕没人能想不出来。

三、关于安全学科的内涵

内涵这个词,百度上的解释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根据这个解释,可以说安全学科的内涵就是学科的内容,我以前解释过安全学科的研究内容,即“预防事故的社会科学即管理科学手段、预防事故的自然科学即工程技术手段”,两个方面。我在百度、CNKI上搜索了很多,几乎没找到“学科内涵”的准确解释,多数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某一个学科自己的内涵,几乎没人解释“学科内涵”这个词本身的含义什么,内容包括什么。我也不知道英文怎么说“学科内涵”。我宁愿相信没有英文词与“学科内涵”这个中文使用的词准确对应。

我在过去的文章中,将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学科属性、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这八个问题叫做学科内涵,未见别人观点,也许这样说学科内涵还是可以的。我所说的“内涵”的内容是比较多的(8个方面),主要是说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所以叫做学科的基本问题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所谓“内涵实际是研究内容”,那么安全学科的内涵就是上面说的两个手段。当然,两个手段下还有更细的内容。

四、关于安全学科的管理性与工程性

关于安全学科,“比较乱、偏‘软’、谁都能搞、万金油、不是硬本事、不愿意学”等说法存在很久。其实为何在乎其“软”?安全学科是预防事故的学问,只要能预防事故的东西就是安全学科的好东西(只要把预防事故当做自己的、自己家的事就知道了),在乎“软”(即管理性)、“硬”(即技术性、工程性)还有意义吗?预防事故,“软硬”两方面的东西都需要,而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海因里希、美国杜邦、美国NSC等权威机构和安全科学家的统计数字(就不列举了),以及我们日常的切身体会,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很多时候是疏忽、习惯、知识、意识、违章等问题,不深入研究这些所谓“软”的问题,那让事故还继续出吗?一些方面轻视所谓的“软”,是需要我们去改变的。而且,安全学科通过定量手段做实,其实是不软的。关键是能否“做”到深入、实在。


要通过定量手段把安全学科做实在,有效预防事故,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谁都能会的、也不是万金油,但确实是(预防事故的)“硬本事”,一些大学者一辈子研究安全,一些企业管理人员从安全员直至做到全球安全副总裁,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从安全办事员直至做到国家级安全局长,如果没有科学在安全学科或者安全业务里面,就不需要一辈子的精力了。一项学问/科学,在不被人们深入认识之前,看起来很容易,谁都能做的。这和学日语差不多,第一眼看上去大多是汉字,不学日语也能懂日语,其实真能懂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3730-747234.html

上一篇:安全工作是简单的
下一篇:央视•安全管理现象
收藏 IP: 60.247.55.*| 热度|

6 李健 杨春 郑凯铭 李杰 常忠乾 罗传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