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Thomas Reuters 公布了SCI收录期刊最新的影响因子数据,并受到广泛重视,在科学网上也已经被多次讨论。
实际上,Thomas Reuters 每年公布的期刊计量学数据中包含总被引次数,即时影响因子,两年影响因子和五年影响因子等众多指标,但是人们一般最关注的还是两年影响因子的数值。影响因子(IF),特别是建立在IF基础上的学术论文评价标准已饱受诟病,人们也在不断寻求其他计量学指标替代或完善基于影响因子的评价体系。
近来,Google Scholar 的计量学数据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h因子评价体系最初由美国加州物理学家Jorge Hirsch提出,用于评价一个学者的影响力,即一个人在其发表的所有学术文章中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N次,他的h指数就是N。类似的,Google Scholar也将其用于期刊评价,并设定了5年的时间限定,以避免h因子只增不减的问题。另外一个与之相关的概念是h5中位数(h5-median) ,指H核心中位数论文的引用次数,与 计算影响因子时的平均数概念也是不同的。
下表中列出了化学与材料领域中h5因子排名前20位的期刊。
Publication | IF |
| |||||||
1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263 | 12.113 |
| ||||||
2.Chemical Reviews | 351 | 46.558 |
| ||||||
3.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 282 | 33.383 | |||||||
4. Advanced Materials | 262 | 17.493 | |||||||
5. Nano Letters | 257 | 13.592 |
| ||||||
6.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 | 243 | 11.261 |
| ||||||
7. ACS Nano | 255 | 12.881 |
| ||||||
8. Nature Materials | 259 | 36.503 |
| ||||||
9.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191 | 20.523 |
| ||||||
10. Nature Nanotechnology | 218 | 34.048 |
| ||||||
11.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169 | 6.834 |
| ||||||
12.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 164 | 7.443* |
| ||||||
13.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 190 | 22.323 |
| ||||||
14. Biomaterials | 156 | 8.557 |
| ||||||
15.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 151 | 4.772 |
| ||||||
16.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162 | 11.805 |
| ||||||
17.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141 | 4.573 |
| ||||||
18. Chemistry of Materials | 156 | 8.354 |
| ||||||
19. Nature Chemistry | 157 | 9.183 |
| ||||||
20. Analytical Chemistry | 125 | 5.636 |
|
*为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最新的两年IF数据
从表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h5因子与两年IF排名的差异。例如,发文量较大的期刊排名更占有优势,因为h5因子的计算方法是对引用量和论文发表量两方面的总体反映。“小而精”的期刊(例如Nature在该领域的一些子刊),影响因子虽高,但h5因子排名并不很靠前。
综述类期刊的优势相对减少。众所周知,虽然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工作会获得很高引用,但平均而言,综述论文相比原创性研究更容易被引用,因此两年影响因子排名中综述类期刊明显排名靠前。然而h5指数计数更反映的是期刊中被引用数较多的那部分论文的数量,存在少量引用率低的文章并不会显著拉低h5因子,这也使得h5因子受期刊发表论文类型的影响相对较小。例如,h5因子排名第一的JACS只刊登原创性的研究工作,而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虽然两年影响因子超过20,但在以h5因子为标准的排名中仅列于第13位。
从期刊管理的角度讲,h5因子对于编辑们来说也许是个好消息。例如,期刊需要扩张增加篇幅的时候,编辑不必畏首畏脚,去考虑IF分母增加的问题,可以更为自由地制定期刊的发展策略。而且,这使得期刊编辑在选取论文时不必过分要求它的“immediate impact”。一些非热点领域的优秀文章可能会得到更多发表的机会。实际上,即使是在自然科学中的热点领域,一些重要工作的意义也不是在发表两年内就能被充分认识的。例如”Click Chemistry” 这一概念和其系列化学反应,对于现在的化学专业研究生一定不会陌生。然而在该论文发表后的前三年(2001-2003),被引用次数却不多, 对Angew. Chem. 期刊的两年影响因子贡献很少。
另一方面,相比于两年影响因子,人们对基于h5的期刊计量学指标的刻意操控会更为困难。h5因子并不会因为多一篇超高被引次数的论文而明显增长。而前面已经提到,刻意减少发文量不仅不会对提升h5因子有作用,甚至会有负面影响。
当然,h5因子也并非没有局限。Google Scholar数据来自整个Google庞大的数据库,施引对象的学术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也没有像SCI数据库那样的严格控制筛选。而至少对于新期刊而言,创刊5年之后才能得到这一数据,而SCI 的两年影响因子似乎来得更及时。5年之内应该如何评价期刊状况,可能是个问题。一本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本身也是需要通过多个计量学指标综合评价的。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h5还是IF,都是对期刊被引用和受关注情况的总体评价,而并不一定反映其中单篇论文的质量。再好的期刊计量学指标用于论文排名也是不合适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0576-90309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