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陆科学网是没有规律的,有时候是天天浏览一下,有时候可能一两个星期才会上来一次,所以有时候不免会错过一些好的文章,尤其是那些有个人独到见解及经历的文章是我的最爱。今天是在出差近两周后回到办公室,登陆科学网很碰巧的看到方唯硕老师的头条博文“参加AAAS年会散记”。感觉写的很不错,读完后我自身有两点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就科学学科而言,目前国际上有哪些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国际会议?中国能否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说来惭愧,在读本博文的时候我都不知道AAAS年议是一个什么样的会议。通过查阅才知道AAAS(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简称,成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协会的联合体,也是最大的非盈利性国际科技组织,并是著名杂志Science的主办出版单位。它的年会一般来说每年举办一次,但特殊情况下可能举办两到三次。我是化学专业出身,所以清楚对于学化学的人来说,最有影响的国际会议是美国化学会举办的一年两次的ACS年会。可惜我没有过此种经历,不然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但据我朋友讲,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一些只耳闻过的大牛。对于物理,医学等其他学科说,我想应该也有属于自身的国际年会吧?尽管我不清楚,个人猜测也应该是由美国引领的。
对于中国来说,随着这些年的发展,政府对于鼓励大家参加学术交流,承办国际会议等方面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了呢?我想是没有的,不然就不会在去年出台《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1-02/14/content_1803242.htm 但是否这就说明中国的国际会议已经足具排场,真到了应该严格限制的地步了?我觉得刚好相反,中国目前来说能够真正达到国际水准的国际会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就化学学科而言,中国化学会举办的两年一次的年会已经是极具规模,但其跟国际化会议的差距还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在中国召开的少数有一定国际水准的会议,很多都是国外的品牌来中国举办。
第二:中国是否应该设立一些科研基金吸引国际人士来华访问交流?
个人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我们的科研水平要走上国际大舞台非常重要的一步。中国现在不缺走出去的机会(就化学而言,去国外读博士,进行博后深造的非常多),要形成真正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氛围,更为关键的一步是我们要把人请进来,让人家了解你认识你。而且大家都清楚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多,但都集中在北上广,而所谓的国际交流也是集中在这些城市。如何给中西部的城市或者说欠发达地区提供更多的机会,应该是我们的政府在设立这些基金时也应该考虑的。不止一个英国同事问过我(他们大多数只到过北上广):“你们这些地方都非常的好,非常的现代化国际化,为什么你们还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呢?”从他们的提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当然也包括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机会了。如果能够通过设立这些基金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那又何乐而不为呢?年前,我们和中国药学会谈合作的时候,我也听到他们说中国目前设立了很多这种科研基金,目前我们希望能够收集到这些信息,将其在RSC的期刊杂志上刊登出来以此吸引更多的国际专家学者来华。
以下是方老师博文的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9934&do=blog&id=540083
此照片是我们2011年四月在大连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清洁能源会议,注册人数为250左右,国际嘉宾约为一半,其中韩国代表约为三分之一,欧美的比较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彭红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5562-54059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