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寒门”:归于平凡、过自己的生活是大部分人的命运
2018-8-4 17:22
阅读:2288
标签:寒门, 平凡, 生活, 比较
“寒门”只是影响一个人学术生涯微不足道的因素。实际上,“寒门”、“感谢贫穷”话题的发酵本质上还是因为新中产阶层对“阶层固化”这一命题的忧虑。
况且“寒门”也没有明确的标准。什么不是寒门?按中国古代的观点是“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但在某些人眼里(包括皇城根底下的某些人)我们大多数都是“寒门”。当然,北京山区包括深山区也有几百万农民,他们和华北农村也没有多大区别。
某些人一直试图在证明中国的阶层正在固化。当然08年以前,北上广对外省人还是比较友好的。本世纪初那几年在北京落脚的年轻人,现在基本上都有几百万资产了。但是现在外省人再进入一线城市,是越来越不容易了,他们很多并不是“寒门”。如果说阶层固化,这或许是吧。
P多次说过,她一直觉得会去北京看我,......,如今更渡桑干水,却把并州做故乡。由于条件所限P和她的小妹虽然有天分,但都早早参加工作,不过相夫教女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
实际上,北清的学生也不是全部从事学术,大部分人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归于平凡,过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大部分人的命运。我初中小学的大部分同学,他们都在这个小城的城乡从事各种行业的工作,我觉得他们的生活也挺好的。一个容易满足的人(或社会)是有幸福感的,他们才是社会的大多数。已故当代著名作家罗路遥说过,只有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才能把握时代的主流。有时间我会写写他们,比如HL,比如四姐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5119-1127556.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