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民
新华社记者几十年后又来到了我们村
2018-7-6 17:35
阅读:2421
标签:新华社, 记者, 河北唐山, 赵滩, 葡萄


1122990959_15290424367971n.jpg 

河北唐山:赵滩葡萄好

几十年前,农业集体化时期,新华社记者也曾经采访过我们村的劳武结合

大集体散伙以后,最早搞葡萄种植的是老复员军人、乡村医生——赵锡珊,30几年前他就带领几个儿子在责任田里蒙蔬菜大棚,载葡萄果树,最后逐渐带动了几百户村民,使我们村成为了小有名气的葡萄专业村。我在外面说起我是赵滩人的时候,当地(包括市里)往往一会问起我说过的那位老书记的近况,二会说,你们那的葡萄不错。今年初夏,当地媒体在环渤海新闻网上报道了赵滩葡萄,随后新华社记者时隔几十年以后,又来到了我们村里。

现在,赵锡珊老人家已经85岁高龄,他的儿子已经五六十岁,孙辈们也都已经离开农村。

其实,大概十几年前,葡萄种植最盛时候全村大概有2800亩葡萄园(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0%),现在远没有那么多,葡萄园只有全村总耕地面积的1/3,其中大部分是温室和大棚葡萄。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外出,大部分耕地种的是用工少的玉米,小麦已经没有多少人种。

全部种葡萄的农户,还有一百几十户,主要是50岁到70岁的中老年农民,和我相仿或稍年轻一些的大概有二十来户,在这些新一代全职农民当中,我弟大概是年龄第二小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5119-112262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