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民
三种师生关系 精选
2018-2-12 11:43
阅读:8593
标签:研究生, 导师

该联系导师了,我个人建议你们还是选择年轻一些的导师。

我似乎对你们说过,我认为有三种类型的导师。第一种是师生共成长,主要是一些三十多岁的八零后和七零末,他们年轻,有冲劲,受过比较系统的学术训练,英语水平一般比较好,和你们年龄差距比较小,容易沟通,正处在出成果的关键时期,也希望你们多出成果,可以和你们一起做实验、编程、处理数据。但是他们工作、家庭各方面压力比较大,大部分是副高职称,在学术界和行业内的资源和影响力还比较有限,对你们的帮助不大,但从长远看,他们是处于上升的过程中,所以说是师生共成长。

第二类导师是四、五十岁的中生代导师,和你们的父辈年龄差不多。他们资源丰富、年富力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多是博导,一部分是行业里的大牛。但是牛人都比较忙,很多没时间指导小硕。所以一个好的大师兄可能比老师作用更大。当然一代老师也能分成几类,主要是学术性和专业型两类。当然,也有个别老师学术和专业水平比较一般,只是凭资历才成为副高、硕导。

第三类导师是半退休状态的行业名宿,他们一般六十岁左右,功成名就,水平和影响力都不错,而且已经处于无所作为的阶段,指导学术比较认真,也不急功近利。但是他们的资源和影响力已经是落日余晖,当然师门中年长的学生一般已经成长到一定高度。

相关专题:反思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事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5119-109955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