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tech http://www.hitech.ac.cn

博文

专利牵引科研成果走向市场——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

已有 3066 次阅读 2014-2-21 10:1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本刊记者   马珉    黄晓艳

 

冬日的北京,难得有这样温暖而明媚的阳光。这天我们采访了精神矍铄,笑容可掬的周丰峻院士。在三个多小时的融洽交流中,周丰峻院士谈到了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应用,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对专利价值的发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本刊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样的表述有何深意?知识产权究竟对我国的长远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周丰峻:党中央、国务院在2005年就决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并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体系逐步健全,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强调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知识产权对于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以及未来的知识经济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这些年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取得了显著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知识产权实际上确实关系到国家长远的、战略的、深层次的发展问题。对国家而言,资源、环境的制约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一味地依靠廉价劳动力、牺牲环境、大量消耗资源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国家的战略方向和重点正在更多地向智力资源要生产力,这就需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创新上,放在具有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上。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知识产权,更好地尊重和保护它。

本刊记者:您多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为您赢得荣誉的科技成果。

周丰峻:196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工程兵司令部科研设计院,1963年来到新成立的总参工程兵第三研究所工作,随后和战友们奔赴大西北,在大漠深处安营扎寨,进行抗爆炸防护工程的研究。

那时部队里形成的科技成果主要是为了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我们在国防工程建设中产生的那些技术自然谈不上专利和知识产权。1985年,上级要求我们科研所在满足国防建设需要、完成部队交办的科研任务的同时,还要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为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服务。

恰好在这一年,我们遇上了一件事。广西红水河的天生桥水电站是国内一个比较大型的工程项目,在电站修建过程中进水口处形成了塌方,当时是由武警水电总队负责工程施工,他们找到工程兵三所请求支援。我们派专家到现场进行勘察,专家一致认为,利用我们的锚索支护技术可以解决问题。锚索支护技术在国防工程里也早有应用。在我们的技术指导下,武警部队很快就把工程做好了。

1987年云南漫湾水电站坝肩山体发生滑移塌方,事故造成工程停工,云南省电力局希望我们能提供技术支持,快速加固山体,尽快恢复施工。利用锚索支护技术,我们在3个月内就解决了他们的难题,工程效率很高,效果很好。正是通过这些实际的工程,锚索支护技术得到了水利部的重视和认可。

第二项技术就是喷锚网支护技术。我们都知道,建大楼前要先打基坑。1990年代是深圳的高速建设期,在一群高楼中间的文锦广场有一个大的基坑,基坑边缘唯一的交通要道发生了垮塌下陷,施工单位和深圳建设局很着急,通过广州军区找到我们,要专门搞基坑方面的工程专家去现场考察。在向当地领导详细地介绍了喷锚网支护技术的原理、工作方式及我们的施工思路后,施工方案获得认可,20天内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基坑喷锚网支护工程成了深圳的示范工程。此后,我们研究所在深圳、广州、海口、北京、上海、宁波、武汉等多个城市推广并应用了这些军民通用性较强的科研成果——先进的“喷锚支护技术”、“基坑土钉支扩技术”,完成了400多个复杂基坑与边坡支护及止水工程,解决了建筑行业的一大难题,我们的工程技术服务能力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基坑土钉支扩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坑边坡的固有力学强度,将边坡土体变为支护结构体系的一部分,改变了传统支护结构桩悬臂受力的特点,充分发挥土体的自稳作用,特别是当边坡出现大变形、大塌方等险情后,该技术能对边坡起到抑制滑移和加固作用。1996年我们与清华大学合作编写的《基坑土钉支扩技术规程》成为做基坑工程的规范性文件。我们受建设部委托,在洛阳举办了全国土钉支护技术培训班,培养了300多位技术人才。我们还不断创新,把喷锚网原位支护技术应用到了汶川和北川的抗震救灾中。

科技成果要想有好的应用,必须得到用户的承认,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本刊记者: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和您的科研团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情况。

周丰峻:说真心话,我们对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是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慢慢发现和体会到的。专利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使自身技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扩大应用领域。

科学技术能转化为生产力,这点我们都知道。但在科研工作刚刚开始步入正轨的时候,我们整天忙于承担科研任务和工程建设,虽然做了许多科技创新活动,却并没有太重视专利技术保护,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专利保护。我们的支护技术、防水技术在全国都是很有名的,也有一支很好的队伍,施工技术比较全面,能从多个方面去解决工程支护和防水问题。尽管我们曾设想将已有的防水技术进行专利申请,但让我遗憾的是,多项支护技术和防水技术还是没有申请专利,这项知识产权也没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随着我们所研发的技术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我们发现专利其实很有用。我们的这些科研成果,经过了工程验证,科研价值得到肯定,这些技术成果不仅成功地在国防工程中得到应用,还在地方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创新应用。北京庄胜广场的基坑是我们利用“土钉墙模板技术”做的第一个工程,北京万富大厦工程、新华社办公楼扩建工程、建设部二十一世纪文化中心成为我们创新应用这种技术的示范工程。在为这些工程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我们申请了专利技术。当然,这些专利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保护也会出问题,比如,经过我们正规培训的技术人员,就有人在工程施工中遭到将我们技术抢申专利的那些人的侵权指控。早些年,我们对知识产权完全没有保护意识。现在大家普遍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4908-769407.html

上一篇:核磁共振是超导材料产业化的突破口——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
下一篇:有关石墨及石墨烯的一点意见——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
收藏 IP: 159.226.100.*| 热度|

1 徐向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