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tech http://www.hitech.ac.cn

博文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

已有 2849 次阅读 2013-7-31 15:3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牛文元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既符合时代的潮流,也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对政府而言也是恰逢其时的选择。智慧城市将要经历的路程,会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我们可以把智慧城市看作是信息时代的载体,知识经济的结晶,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智慧城市是集自我创新功能、时空压缩功能、自动识别功能、科学管理功能于一身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信息集合体。它充分应用新技术带来的超大计算能力,全方位实施城市数字化,普及应用物联网,以及射频识别、数字地图、嵌入式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有效实现智能发展、全程监控、达到精准识别并直接参与城市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将随着技术的涌出而不断更新。

智慧城市的建设体系主要包含:顶端规划设计的制度体系,标准统一融合的设计体系,多元智慧服务的运行体系。它将寻求城市发展的动力——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共同打造智慧城市的发展动力;质量——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解耦效应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智慧城市发展的质量;公平——从共建共享、共同发展、机会平等、社会和谐、宜居幸福等来实现智慧城市发展的公平。三元素的交集最大化;它将实现零废品、零库存、零中间交易成本的“三零”目标。

智慧城市是需要全方位、多种产业共同支撑的大产业、大事业,并将渗透到生产、生活、流通各个领域的每个末梢。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智慧产业的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有很好的延续性。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传感网、物联网,也不仅仅是泛能网、云计算,它首先包含着整体性的产业支撑。

美国的智慧产业群研究总结了七个主要技术领域:能源和环境产业、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医疗生物产业、智能交通产业、商务贸易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突出强调那些具有巨大吸引力和战略意义的技术突破和商业潜力。他们的研究不一定完全准,也可能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因为我们的发展阶段、诉求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可以是一个重要参考,可以作为智慧城市未来产业发展的一种选择。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由传感网、物联网、泛能网、云计算、大数据、超算中心等所组成的智慧城市,就是美国在21 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美国智慧产业已经设置了自己的顶层设计,希望通过智慧产业重新振兴美国疲软的经济。中国也必须有自己的智慧产业,我个人认为,城市的智慧产业必须以新一轮的发展红利抵消传统产业的边际效益递减;必须以创新的发展内涵抵消粗放式生产的外部成本;必须以智慧管理的制度精准性重塑产业的新秩序。

智慧城市是以高速、智能、泛在、融合为一体的新一代信息综合体,是一种新型城市形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遍及生产、流通、消费整个领域,以及管理、服务、生活、文化的各个层次。智慧城市涉及到政府服务、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智能楼宇、智能家居、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遍及智慧管理、智慧生产、智慧流通、智慧消费、智慧交通、工业监测、环境保护、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

遥望历史长河,是电话、电报,促成了工业时代的中心城市;电脑、互联网,构成了以金融、总部功能为主的新内涵的全球性城市;到了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大行其道的时候,建成的则是人类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和谐的、宜居的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更多地融入诸多新技术理念,带动城市智慧化的整体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推进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智慧城市将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流通方式和公共服务的巨大变革;实现政府决策、市政管理、公共服务的革命性飞跃。它将全面提升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民生幸福水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4908-712908.html

上一篇:关于大数据——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下一篇: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收藏 IP: 159.226.100.*| 热度|

1 陈楷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