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我与拖延症做朋友

已有 5089 次阅读 2014-8-17 15:3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效率, 焦虑, 拖延症, 拖拉, 自责

      平时工作生活常觉得很多事情必须做,但总是不想去做,拖延很久,到最后时刻草草做完,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成果品质。比如我有好多论文一直拖着,写不完、修不完。这种拖拉让我长期遭受焦虑感和负罪感,近来更加严重,让我内心倍感折磨。现在是正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为此我通过广泛地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网站下大量相关材料,粗读和精读期刊网上的大量论文,同时,先前还阅读过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对拖延症这个事情总算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秉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现总结在此,与诸位分享。以期我们能避免这种坏习惯,过一个高效、积极、上进快乐的幸福生活和成功人生。

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早在16世纪就有这个概念。是指做事能拖则拖,不能拖也拖,知道后果不妙,却明知故犯,最终搞得自己狼狈不堪。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行为或心理上表现出来的倦怠、不安甚至烦躁等反常现象。拖延症的实质在于,人们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从而造成人们有更重的精神负担。拖延症会夺走我们的财富、健康和幸福,侵蚀我们人生的品质,是我们烦恼痛苦的重要来源,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拖延症是否是病,存在很大的争议。拖延症其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疾病,但它长期影响我们的心情,让我们的日子过的混乱糟糕,从其造成的危害来说,应该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病。拖延症的人并非懒惰和责任心不足,更大的问题是心理问题。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普遍存在的人性的弱点,它或多或少地占据着我们的心灵。拖延的过程不是愉快的过程,不管自己在做什么,都会时时想起还没有完成的工作,因此产生焦躁、痛苦等各种心理问题。拖延症常让我们遭受着种种外在损失,同时也因自责、焦躁、担忧,内心备受煎熬,搅乱了我们内心的平静,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成就感。我们常将这种坏情绪隐藏起来,并不停地重蹈覆辙,阴魂不散。

拖延的心理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人性问题。拖延症是非理性的推迟行为,明知道事情拖下去会变得更糟糕,但是还是不由自主或心甘情愿地拖拉。容易发生在内心不够强大,思想不够成熟,自控能力不强的群体。当然也与对成功的自信心不足,逆反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容易冲动以及酬劳兑现过于遥远有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劳动分工细化和社会节奏加快,拖延症的人群越来越大。拖延症的重要特征是注意受非重要事情的吸引,而眼球经济的时代营造的就是注意,现在人遭受的干扰因素史无前例。比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片、网络、手机等,都产生了足够多的吸引注意力的兴奋点。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相互配合去做工作,因此,很多事情都受到承上启下的约束。我们时常感觉被这个组织结构绑架了,感到压迫感,因此,容易逆反不做而拖延。当前人们普遍具有拖延这种心理特征,并且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大学生、研究生、教师等搞科研的以及作家、艺术家等与创意有关的人群是拖延症多发群体。

很多人将拖延症理解为时间管理问题,其实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解决拖延问题就如减肥一样,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别人只能给一些建议,外在只能起到一些无关痛痒的作用,最终解决还是依靠自己。大量的书籍、文章提供的解决拖延症的办法,事实证明,大多都不实用、不靠谱。但本文还是不免俗套,根据对多家观点的综合,结合个人体会,提出一些或许可能减缓的方法或建议。在提出具体建议之前,首先要明白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自己没有永不衰竭的意志力去执行理性的规划,意志力会衰减,但同时意志力也如肌肉一样可以越锻炼越强壮。训练多了意志力会增强,但我们一定要清楚意志力的自我损耗现象,因此,对强迫自己做事情的建议,不要过于相信能实现。解决拖延症的整体思路是:时间管理是战胜拖延症的利器,抑制冲动是关键。具体如下:

(1)经常心理暗示。也就是说多自我反省,多做思想工作,但这样可能增加自己的内疚感和负罪感。用于心理暗示的内容包括:今日事,今日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机会不会等你,要主动做事。晚做不如早作。不要完美主义,尽力尽责就行了。不要为自己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而找借口。做完必须要做事情后的好处有哪些,不做的坏处有哪些。这些暗示只是常规的思想教育,通常意义不大,但是我们中国人有每日三省吾身的功课。

(2)一些常规技巧。

①屏蔽干扰事物。拖延症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注意力受到分散,因此,屏蔽干扰事物是最直接的办法。比如娱乐空间和工作空间分离,比如电脑上工作系统与娱乐系统分离等。工作时关掉QQ、音乐、电视、浏览器等干扰源。

②罗列待办事项。这是最常见、最通用的时间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容易定量化。事项一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忌不具体,难操作。有所为,有所不为,每天罗列事情一定要短小精悍,立竿见影。

③事件合理拆分。这是时间管理的核心技术。事情太大、太难、太复杂,容易让人有为难情绪。因此,大事化小,将一个事情拆分成若干容易完成的小事情,并有机的将其组合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每次完成一个小事情,都有成就感,会鼓舞自己,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以及对工作的掌控能力。拆分后的每件小事,要有明确的目标,操作性好,而且所用时间不长,都有相应的最后期限,并严格去完成它。拆分事件的 重要的技巧是,将很多创造性工作分割成若干机械性的工作。比如写篇科研论文,分割成取多少样品,阅读多少篇论文,写多少字的读书报告。

④集中一段时间。如果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你想做的事情很难,那么就采用番茄工作法。即集中工作25分钟,休息一会儿,再集中工作25分钟。逐一积累训练,进而提高集中精力做事情的能力,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⑤时间管理工具。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时间管理工作很多,它的基本功能和事项本差不多,但更加系统和综合。采用时间管理软件等相对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客观上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缓拖延症。但重要的还是从心理上戒掉,靠软件强制都是治标不治本,这也是问题症结所在。

⑥相互监督方法。通常一个人做事情容易拖拉,而两个人相互监督,就能有效地减少拖拉。我们要是能融入团队,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激励,那样就可以进入不拖拉的模式。比如开会就是一个很好地办法,会上说好的事情,规定好时间考核,是防止拖拉的有效方法。截止时间一定要科学设计,如果给的时间太长,效果就不理想。如果你缺乏团队,就找个你身边的人监督你。

⑦莫要完美主义。生活和工作都需要尽心尽责,努力尽量做好即可,通常不需做到极致。完美主义让自己有强迫症,对自己要求太高,压力太大,徒增烦恼,甚至适得其反,干脆不去做了。要平和面对,注重时间效率的同时,注意质量,将二者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反映了自己的真实的能力,可以问心无愧即可。

(3)说做就做最好。冲动是拖延症的重要原因,易冲动的人容易分心,更容易受各种吸引物的吸引,而消极回避自己的重要工作。这些人情绪往往无法控制、由着性子来,做事情拖拉。但是,如果我们要是很冲动地做最重要的事情,就将冲动变废为宝、化敌为友了。人很容易自己逆反自己,很多时候,你想的越多、分析的越多,越是不会去做。所以,遇到重要的事情,权且什么都不想,感觉这个事情重要,有意义,早晚都需要做完,那么,什么都不要想,立刻就做,做完再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4)逐步预热方法。如果有件事情你实在是畏难,那么就从与它有关的做起,或者从它的准备工作做起。甚至可以用几分钟先了解这个工作的大概,这个事情能拆分成几个部分,完成需要的大致哪些步骤。做一些概要的理解,做些热身工作。它会在我们脑海中埋下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种子,在拖延、回避的过程中,大脑会在潜意识中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很多事情看似很难,但是要动手做起来,也未必,主要是预热起来,然后慢慢地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如果感觉太难了,就先开始着手做10分钟后再说。

(5)结构化拖延法。美国哲学家约翰·佩里新书《拖拉一点也无妨》,认为,面对拖延,沮丧和罪恶感只会加重人们拖延的欲望,倒不如学着接受自己的做事习惯,并聪明地利用它。与其对抗,不如利用拖延的过程去做你喜欢的、有价值的事情。随着时间的积累,也可以是个很高效、很有成就感的人。不再从心理上对抗拖延,而绝非把他们改造成不拖延的人,而是通过做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心情变好,行动执行力上增强,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如果你有拖延症的顽疾,只需要给自己几个有意义的事情放在面前,不管做什么都是积极的、有效的,不用考虑拖拉不拖拉,只要自己时间不用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就可以。

(6)坦然面对拖拉。拖延症的问题是给自己带来负面的情绪,伤害了自己快乐心情,带来思想负担。既然如此难以改掉,那么就坦然接受,接纳这个并不完美的自己。这样还可以减少自己的内心折磨,让心情稍微缓口气,不至于那么纠结和煎熬。拖延症是个普遍的心理问题,不仅普通老百姓,达芬奇、富兰克林等名人也长期受拖延症的影响,我们又为何难为自己。拖延症是自己心理特征不成熟、不理性的表现,这可能是贯穿一生的一个问题。慢慢改掉自己拖延的习惯,这也是我们心理成熟的必经之路。

希望我们能严肃地对待拖延症,尽力的去减缓它对我们工作的侵蚀和对心情的伤害。如果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希望我们能平和地面对拖延症,与拖延症做一生一世的朋友。这是我们的宿命,虽然是缺陷,但这是我们人生的真实的一部分。虽然一生没有摆脱,但我们尽力而为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729-820194.html

上一篇:春季野外种瓜试验方案
下一篇:欣然接受失败 坦然面对未来
收藏 IP: 202.204.119.*| 热度|

6 张鹏举 李万峰 杨正瓴 陈永 蒋全胜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2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