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忠保
当前中国缺少世界级科学记者群体 精选
2019-9-27 10:13
阅读:7610

最新一期Nature杂志发了一篇关于中国沙漠造林加剧水资源危机、影响水资源安全的新闻报道。作者是Nature杂志科学记者,在韩国汉城工作。他在美国读的本科和硕士,专业是天文物理学和天文学,后来在波士顿大学读了科学记者的学历。在Web science上找不到他发表的任何学术论文。说到底,他是Nature杂志的科学新闻记者,讲故事是他的强项,先前报道过叙利亚战争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系就很有噱头。

一个在Nature杂志工作的韩国人,在中国跑了一圈,采访了一些圈内科学家后,蹲在房间里进行了拼凑和加工,以西方人的视角对中国荒漠化治理对水资源影响进行了蒙太奇式的解读。总觉得他的报道,含沙射影、误导公众、不怀好意。报道本身可能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潜台词可能有很大的问题。文章潜台词是过去中国治理沙漠或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并没有注意水资源问题,而现在中国大规模推进沙漠治理,加剧了当前水安全危及,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环境问题起到负面作用。

显然,这篇新闻报道潜台词是错误的。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初期,中国科学家就关注到了植树造林存在林木耗水问题。这个事情非常重要,一方面影响人工林生长安全问题,一方面也与区域水资源有关。关于这个问题,中科院地理所黄秉维院士与当时林业部门相关专家开展了广泛的大辩论,黄先生认为森林是抽水机,林业部门专家认为造林可增加降水。通过这次大辩论,让人意识到了造林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立地条件、充分考虑对水循环影响。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生态恢复与水资源关系对公众和行业的科普和启蒙,也对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较为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真理越辩越明嘛。

从七十年代末,我国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都很注重造林选址问题,也注重树种选择和造林密度控制。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造林存活率,也是为了对当地立体条件的适应,否则,造林工程势必失败,生死存亡大事,绝非儿戏。这篇文章,行文假定了过往中国科学家和政府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和无知,选择耐旱树种被错误的认为是最近这些年才意识到的问题,显然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论文配图是蚂蚁森林的公益造林照片,显然,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蚂蚁造林是公益捐款人工造林,其规模与全国造林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其实,蚂蚁造林工程也是经过严密科学论证的,也绝非不经过论证的盲目造林。蚂蚁造林选址濒临黄河,地下水位较高,而非塔克拉玛干腹地一样的环境。其实,中国政府造林大多都是在沙地而非沙漠,二者存在明显差别。沙地通常水位很高,而沙漠水分稀缺,是无法种树的,中国人还不会蠢到那种程度。另外,库布齐沙漠濒临黄河,水资源较为丰富,其生态植被快速恢复是有得天独厚条件的。

笔者曾在美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考察,当地很多荒漠景观区域,降水在200-300mm样子,但仍旧大规模地分布着狐尾松稀疏林地,场面令人震撼,印象深刻。考察的时候,笔者认为这些稀疏林地有一两百年的历史,查阅文献才知道,这些只有两三米高的松树,寿命多几百年、一两千年的历史了。这说明,在降水量小于300mm区域,只要树种选择合理、密度控制科学、人类保护到位,也可能会形成稀疏灌木形态的林地。

与水利工程相似,所有生态工程都存在利弊权衡问题。生态工程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势必要以一定水资源消耗为代价。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利与弊,不可能全部是好处没有坏处,但只要在足够大的时空背景下,利远大于弊,这个生态工程就值得去做。中国当前植树造林、生态恢复,整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的,但各家研究都表明,植被恢复逐渐接近最大潜力,利与弊缺口在收窄。因此,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生态植被恢复,需要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估生态与水资源的关系问题,讨论和论证是非常有必要、有价值的,这可以减少我们的损失,让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更富有理性和远见。

从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国家缺乏一大批一流的科学记者。我们国家做了很多了不起的有意义的事情,但被西方科学记者进行片段拼凑式的解读,并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报道。媒体都有自己的立场的,这与媒体所在国家文化背景和政治传统有关系。我们当前,还缺乏具有世界级的优秀科学记者群体,基本上还处于附和、跟随的状态,在国际科学报道舆论界缺乏话语权。我们国家做了很多具有世界级别的生态建设工作,但被西方人进行啼笑皆非的报道和解读。令人称奇的是,他们报道的口吻都是一样,要不是全人类福祉为己任,要不就是忧国忧民,其实一肚子坏水,只是在追求轰动效应的同时,满足个人私利而已。

真希望更多中国科学家能够发声,有礼有节地澄清事实,还原真相,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让世界倾听中国、了解中国。让那些不怀好意、混淆视听、浑水摸鱼的人,没有生存空间。我们国家需要加强科学记者队伍建设,加大我们国家科学技术成就报道,提高我们国家建设过程内涵的科技含量解读,不仅可以科普民众,还可以提升世界对中国的科学认识。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记者群体,也是当前我国科普工作向前发展的必然。

2019 China’s tree-planting could falter in a warming world.pdf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信忠保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729-119966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