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森林可持续经营;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立地造林;沙漠化防治;抗旱保水造林;油松经营;经济林有机栽培;全生态经营;数学生态学;近自然林业

博文

【绿报】揭开铁岭“榛”面目——辽宁省铁岭市榛子产业发展报告

已有 4609 次阅读 2014-1-20 09:39 |个人分类:新品种新技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辽宁铁岭, 大果榛子, 平榛, 平欧榛子, 杂交榛子

【绿报】揭开铁岭“榛”面目——辽宁省铁岭市榛子产业发展报告

作者: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课题组孙彪银洪阁田雪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14011603 版)

榛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树种,综合利用价值极高。2004年铁岭市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确定为中国平榛原产地。铁岭榛林面积和榛果产量居全国之首,榛子产业成为地方支柱产业。

榛树是发展木本粮油的优良树种。榛仁是榨取高级膳食油的原料,含油量达55.8%,是大豆的23倍。铁岭的实践证明,发展榛子产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山区林农增收致富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榛子果实营养丰富,除蛋白质、脂肪外,含有18种氨基酸,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维生素,可以生产加工出高级榛子蛋白粉、榛子饮品等绿色健康的高端营养品。榛子树皮、果苞和叶子含单宁,可制取工业用胶。榛子叶、枝、树皮和果壳中含紫杉醇,是制取防癌药剂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如果能够合理开发榛子,科学加工利用,可以优化食物结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另外,榛林最大的特点是根系发达,榛叶茂盛,是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的理想树种,被誉为生态建设的先锋树种,在适生区广泛栽植,对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建设美丽中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榛”成规模——产销质量齐飞跃

铁岭榛子油上市后,每千克市场价达500元以上。榛子是重要的高档木本粮油作物之一,据试验研究,每7千克带壳平榛果可生产榛子油1千克,按照铁岭市目前亩产榛果50千克计算,榛林亩产榛子油可达7千克。如果全国榛子(1400万亩)亩产达到铁岭的水平,全国榛子油年生产量可达10万吨以上,可有效缓解我国耕地有限、食用油依赖进口的问题。

截至2012年末,铁岭市榛林面积达124万亩,年产量3500万千克,年产值38亿元。铁岭市下辖的8个县(市)区,发展榛子产业的重点县(市)区就有5个,种植榛子的乡镇(场)有47个。其中,超过万亩种植面积的乡镇(场)达到了19个;有榛林的村达到331个,其中,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村有13个;从事榛子种植的榛农达到3万户,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的有11户。榛子标准园面积由2005年的17万亩发展到2012年末的70万亩;榛子每亩平均产量由2005年的10千克提高到2012年末的50千克;年产量由2005年的400万千克提高到2012年的3500万千克;铁岭市榛子主产区榛农年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1200元提高到2012年末的9660元,占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3.5%,收入翻了3番多。3万户榛农户年均收入超过5万元,很多榛子大户的收入超过了百万元,有的超过了千万元。

截至2012年末,铁岭市各类榛子加工企业达106家,榛子营销企业269家。全市榛子年加工量达3000万千克以上,加工收入13.8亿元。铁岭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甚至吸引了辽宁省外的榛子到铁岭加工。

经过几年的发展,铁岭市的榛子产品逐步从最初的散户经营发展到规模经营,从街边销售发展到超市网点销售,从散装发展到精品包装,从本地内销发展到外销。目前,全国各地从事铁岭榛子营销的网点达到3000余个,经纪人千余人,产品打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并远销东南亚等地。大量榛子向铁岭积聚,从铁岭外销,铁岭已逐步成为全国榛子生产、加工、购销集散地。

铁岭榛子产业的发展壮大,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地区乃至东北、华北、西北等许多地区。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纷纷到铁岭考察学习榛子产业发展的经验,通过借鉴铁岭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榛子产业,引种铁岭平榛种子和种苗改良当地的榛子品种。

科技兴“榛”——四大战略齐步走

铁岭市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荒山变成了农民的聚宝盆,把小榛子变成了致富一方的大产业,实施榛子产业发展“四大战略”是其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战略一,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把榛子产业作为铁岭林业拳头产业来抓。政府重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榛子产业开发工作真正成为市、县、乡三级政府的重点工作;科学规划为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铁岭出台了涉及信贷、财政、科技、林业、品牌创优等方面的10项榛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几年来,全市榛子产业开发投入资金达近5亿元。

战略二,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把小榛子做成大产业。铁岭市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加工现代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的产业化发展理念,确立了以榛子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产品精深加工为龙头,以扩大市场流通为途径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思路,开启了铁岭榛子产业互促互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推广园化栽培技术、组建合作社扩大基地规模,几年来铁岭市各级政府对营造榛林给予苗木补贴、提供优良种苗、给予榛农享受退耕还林待遇、优先提供采伐限额、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开发榛园的积极性,基地规模迅速壮大;通过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做强加工业,铁岭市在国内外开展榛子产业招商活动,先后与北京汇源饮品公司、天津怡浓巧克力生产厂、承德露露集团、美国联合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等知名公司积极洽谈合作,同时积极帮助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采取多种形式做活榛子市场铁岭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育铁岭榛子市场,“请进来”就是通过举办榛子节、展销会、订货会等形式推介铁岭榛子,“走出去”就是加大本地经销企业扶持力度、鼓励铁岭经销商扩大榛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目前全国各种形式的经销网点达到了269个,同时,不断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培育了1000多人的榛子经纪人队伍。

战略三,铁岭市建设全国高产、优质榛子产品基地,科技真正成为榛子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2010年,中国林科院榛子研究中心落户铁岭,以铁岭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力量为基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及国内榛子科研专家为骨干,打造了一支全国顶级水平的榛子产业科研团队;围绕产业发展进行科学研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进行榛子优良品种试验研究、开展榛子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研究、研制了榛子专用药剂,一大批科技成果应运而生;打造市、县科技示范园,全市榛子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示范面积达到10万亩,形成了覆盖全市所有山区、乡镇的科技示范网,有效带动了全市榛子生产经营管理上档次、上水平;为榛农搞好科技服务。铁岭市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榛子科研队伍,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承包,直接为广大榛农提供科技支撑。

战略四,实施名优品牌战略,打造全国榛子产业名市。坚持由政府牵头、企业争创、扩大宣传、规范市场等手段创建名优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扩大铁岭榛子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一直是铁岭市榛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则。

“榛”对挑战——政策规划齐推动

榛树是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广泛推广和利用价值的经济林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高产量、高产值、高出油率的突出特点和明显优势,与其他的木本粮油树种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快榛子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宣传不到位、人们的不认知,榛子在木本粮油作物中尚处在边缘品种的状态,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建议国家将榛子产业纳入国家木本粮油发展战略,与油茶等一同列入国家木本粮油发展计划。

我国是榛子的重要产地,自然分布很广,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由于每年十几万吨的进口欧榛涌入我国市场,不仅使市场消费高涨,也使我国的榛子面临严峻挑战。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榛子需求缺口每年至少20万吨,榛子扩展的空间巨大,通过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壮大榛子基地势在必行。

在全国榛子分布比较集中的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和河北等省(区)选择30个榛子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积极性高、技术成熟的市(县)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先行一步,规划5年内,平均每个先行发展的市(县)种植规模要达到50万亩,确保10年内达到5000万亩的发展目标。届时,我国自产榛子产品将满足国内需求取代进口。

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榛子的良种繁育、示范园建设、精深加工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榛农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榛子产品工业示范园区和物流中心,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益;通过政策扶持,使企业走上“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把榛子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列入可享受政府提供的信用担保、贷款贴息、科技发展基金等资金扶持的范围和国家农副产品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范围。

http://www.lnly.gov.cn/lnly/rdxx/201401/t20140116_270709.html

 

200910018805-大果榛子果树栽培方法[1].pdf

201110451159-一种榛子专用肥[1].pdf

201210025518-杂交榛子苗木繁育方法[1].pdf

201210547706-一种大果榛子果树的扦插育苗方法[1].pdf

 

 

博主简介: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林业科技》和《林业世界》三刊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朝阳市老科协理事。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1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3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微信同号);QQ号:527813275

http://www.xbmiaomu.com/vip/zzllxx5168/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6382-760640.html

上一篇: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果园秸秆反应堆技术)
下一篇:首都医药人物专访:与自然下棋的人;猪粪、鸡粪(湿)发酵流程
收藏 IP: 112.39.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