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旺
引用非我意,但愿有创新 精选
2022-8-8 18:14
阅读:6578

引用非我意,但愿有创新

我们做科研发表论文是为什么?有人是为了拿学位毕业;有人是为了评职称升职;有人是为了传播学术观点。有人是为了增加引用次数。这些都无可厚非。不过,单纯追求论文引用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与科研的初心与使命的“南辕北辙”。

论文和引用之间有以下四种关系。有的论文,水平不高,引用却很高;有的论文,水平很高,引用却较低;有的论文,水平不高,引用也不高;有的论文,水平很高,引用也很高。所以,论文水平与引用次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过,引用次数特别高的论文,水平一般还是很高的。比如单篇引用超过1万次的经典论文,单篇引用超过10万次的传世之作。对计算机学科来说,我认为单篇引用超过1万次的论文应该可以称为取得了图灵奖级别的成果。当然,综述论文要除外。

我认为我们发表论文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播创新的观点、思路、过程和结果,供其他研究人员参考。我们的论文将给后来者提供一个超越的机会,一个避免浪费时间的重复,一个进步的垫脚石,一个前进的方向。这样,后来者方能居上。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我国明朝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将军在台州抗倭时期的诗作《韬铃深处》的点睛之笔,体现了一个“横刀立马”的将军在抵御外敌入侵战争中所展现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来说,做科研和写论文要回到矢志创新的初心与科技强国的使命,对于引用次数不要太在意,应该能自觉做到“引用非我意,但愿有创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德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940-135045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