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den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rdening 简单而专业

博文

博士生发表的文章未署导师名字能申请学位吗? 精选

已有 22604 次阅读 2013-5-5 16:52 |个人分类:学术生态|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导师, 博士生, 论文署名

       不久前参加某校的博士生论文答辩,待投票时,有答辩委员发现该生发表的主要论文未署导师名字,提出可否申请学位的质疑,疑问有二:一、导师未署名,如何体现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二、学生是否缺乏对导师应有的感恩和学术回报?多数答辩委员也认为该生的行为欠妥,未能很好地体现学生与导师之间学术成果的因果关系。

    在对该博士生询问后,原来该生是在职博士研究生,发表的论文严格来讲与学位论文相关性并不密切,发表论文的所有工作及其经费也都是就职单位提供,与就读的大学和导师都没有关系,事实上,导师事前也以没有贡献提出不署名。

    学生发表文章是否一定要署导师的名字,本来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一般以贡献论处,师与生的协调和认可。不过,仔细一想,确实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职研究生。

学位条例及各培养机构似乎还没有在读学生必须署导师名字的规定,但署导师名字更是常见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潜规则”。多数成果毫无疑问是在导师指导下,利用导师的学术资源获得的,导师署名理所当然。

当然,虽不是导师指导的成果,但出于对导师的尊重或讨好,署名导师,也不鲜见,更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事实上,一些博士生导师和机构在学术成果上获利不薄,如本人的一些同事和熟人,在职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绝大多数将第一署名单位列为读博大学,导师列为通讯作者,而多数都是利用原单位的经费和条件完成的,并没有利用学校的资源,甚至很多文章也没有得到导师的多少帮助。某种意义上,这对该生就职单位也不太公平,但为了职工能获得学位,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见,将导师是否署名视为能否获得学位申请的条件值得斟酌,应该改变导师天然地或理所当然地获得学生学术成果的“规则”,厘清成果与贡献的关系,应该更好地促进师与生、导与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导师像导师,学生像学生

同时,学生对导师的感恩和回报不应局限于显而易见的成果(如文章等),当然,这也怪论文在教授心目中的地位太高、在工作评价中的分量太重,学生成了论文“生产工厂”的缘故。学生的报恩更应该植于心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值得传承和发扬,平时的一声问候,一个电话,可能更能体现浓浓的师生情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8415-686937.html

上一篇:古朴婉约的江南水乡古镇: 枫泾*
下一篇:梁鸿: 中国村庄从物质到精神全面崩盘
收藏 IP: 114.91.121.*| 热度|

28 徐大彬 高建国 杨正瓴 文双春 朱晓刚 尹维 陈一良 苏金亚 苏光松 李学宽 李汝资 赵星 陈中 李毅伟 万润兰 朱云云 李璐 韦玉程 张木诚 覃开蓉 胡明生 梁建华 杨玉玲 徐长庆 biofans yunmu Hosieii jtuli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2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