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文强
MOOC火起来的原因 精选
2013-7-7 09:08
阅读:9949
标签:Mooc

“第一门MOOC”一文提到了导致MOOC这一术语产生的课程CCK08,但这门课程及其相关课程并不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MOOC的起始,甚至未被“大众”注意到。MOOC之所以进入大众视野则主要归功于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

2011年秋,斯坦福大学开设了计算机类的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是大规模的、免费开放的、网络在线式的课程,因此也称为MOOC。现在很难说清楚斯坦福大学教授们的这种做法是否借鉴于加拿大人George Siemens等人的MOOC实践。两者在大规模的、免费开放的、网络在线式等方面是一样的,但斯坦福大学MOOC的规模更大,且不是基于关联主义理论的。上述三门课的注册学生达到10万的规模,这与CCK082300人不是一个数量级(当然MOOC在学生规模上并没有清晰的定义,究竟多大规模算大规模,谁也没资格界定)。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门课程是“人工智能导论”,教师为Sebastian Thrun Peter Norvig。该课程的注册学生规模为16万,至于多少学生坚持到了最后则不是很清楚。即使不考虑多少学生完成了课程学习,斯坦福大学教授们带来的轰动也是巨大的。如果对照“第一门MOOC”一文中CCK08影响力为何有限进行分析,其原因便是:

其一,斯坦福大学MOOC虽然并不是基于某种新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思想进行的(网上教学、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教学已不算新思想),采取的主要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其教学的高品质是不可否认的。其二,斯坦福大学的名校效应。斯坦福大学是国际一流高校,其课程受到大众追捧很好理解。如果是凤凰城大学(美国的一所营利性网络大学)也提供了MOOC,其课程就很难产生这样的效应,特别是吸引这么多的国际关注。其三,斯坦福大学MOOC是热门学科,计算机学科作为当今的强势学科之一,引起巨大关注也是情理之中,更不用说“人工智能”这种吸引人的课程了。总之,斯坦福大学MOOC凭借其高品质的教学、国际声誉和热门学科,成功地在世界大舞台上进行了一次演出,国际反响巨大。应该说媒体在这里面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当然斯坦福大学上新闻并不是什么新闻。笔者只能感叹,有名气就是好。

也许是引起的反响太大,而且速度太快了,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这里包括副教授或助理教授)也HOLD不住了。你想想,自己的课有这么这么多人上,这是多好的资源阿,特别对于互联网业;自己在斯坦福大学也许只是一枚小青椒,晋级之路还挺累,何不自己干呢?!于是,Sebastian Thrun(“人工智能导论”的授课教师之一)创办了UdacityDaphne Koller Andrew Ng创办了Coursera。不知道这些人现在还属不属于斯坦福大学,据说是辞职了,有待考证。

UdacityCoursera的创建进一步巩固了MOOC的影响力,于是越来越多的MOOC正不断提供给世界大众。UdacityCoursera都是营利性机构,吸引了不少投资,这又进一步引起了大众的注意,MOOC变得越来越“吃香”。虽然UdacityCoursera现在与斯坦福大学关系不大了,斯坦福大学或其教授应该变成了两者的合作者,但斯坦福大学因MOOC名声大噪。这时,有人坐不住了,他就是MIT

MIT为什么坐不住了呢?这还要从开放教育资源(OER)谈起。在网络教育领域,首先引起骚动的是营利性机构,在.com炙手可热的时代,大家认为网络教育是一个香饽饽,因此很多大学与营利性机构联袂涉足网络教育,希望发点财。MIT也在思考网络教育的发展路径,但这位老兄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公开课件项目,也就是著名的OCW,引导了世界范围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兴起。这时,MOOC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异军突起,MOOC相比OCW更胜一筹,OCW只是把教师的授课资源开放出来了,但教师并不引导学生学习;MOOC则提供的是免费的网络学习机会,不仅提供资源,而且引导学生学习。MOOC的异军突起让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老大MIT很没面子,MIT决定“奋力追杀”。于是MIT领衔的edX诞生了。而且,edX并未脱离MIT,定位便与UdacityCoursera不同,是非营利机构。

至此,CourseraedXUdacity这三座MOOC大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我们国家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前不久刚刚投入edX门下。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樊文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6665-70598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